> 正文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决策背后:选拔“天生的飞行员”

2015年03月02日 15:56:41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怎么吸引有航空梦想的孩子

    2009年夏天,空军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研究飞行人才早期培养问题。

    “根据兵役法,17岁才能入伍。”彭军霞解释,所以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并不具有军籍。

    2010年初,空军在河北保定一中展开飞行人才早期培养基地调整改革试点,当时从河北省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中选拔了一个班的学生,又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编成一个班,成为新一轮飞行人才早期培养的源头。

    2011年春,范围更大的青少年航空学校试点启动,在全国各地依托5所省级示范高中、“由松到紧”采取不同模式尝试。

    “毕竟从初中到高中毕业,学生的变化比较大,青少年航空学校其实找的是成为飞行员可能性比较大的人,并让他们做好准备。”邢国平总结。

    “从试点特别是第一届情况看,航空特色教育还不是太多。”彭军霞解释,根据《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实施办法》,新的青少年航空学校必须有600个学时左右的航空特色教育以及体验飞行等内容。

    面对青少年航空学校,教育部门挑战不小。

    将青少年航空学校称为“军事教育史和基础教育史上的浓重一笔”,潘永兴觉得,其落实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有所突破。

    比如,从试点情况看,青少年航空学校应尽量建立在空军航空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比如长春。但从解决生源的角度又需要大范围甚至跨省招生。

    更关键的是,如何使这些在高中阶段就拥有飞行基础的少年们顺利通过高考门槛,“首批孩子的成绩是二本以上,高中努力也许能达到一本。但为了当飞行员保身体,成绩冲不上去。如果招飞不行,怎么办?”潘永兴说,而目前的趋势却是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逐渐缩减各类加分政策。

    同样在酝酿取消地方大学生招飞的2013年,空军首次尝试综合心理选拔成绩与高考成绩择优录取飞行学员。

    “未来心理选拔的比重还要提高,当然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素质,而是预测飞行潜质。”彭军霞说,一个学生参加心理选拔的时间将超过身体检查的时间。

    早期培养,正是希望较早就从各个方面造就符合现代空军要求的精英。

    邢国平的看法是,一个孩子飞行梦的实现,也是军队、国家利益的实现,“是不是应该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他的诉求、想法,让他自主地发展?”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专家讲起自己某次调研飞行人才早期培养,返回时的火车车厢里满是去参加艺考的学生和家长,充满憧憬和强烈的愿望。

    “艺术考生都去赶考,招收飞行学员却要挨家挨户做动员。”他说,“既然能吸引有艺术天分的孩子赶考,为什么吸引有航空梦想的孩子难度就这么大?”

    作为航空大国的基础性工程,青少年航空学校的成败取决于对重点高中的覆盖率,“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从百里挑一提高到万里挑一,才能有实质性突破。”他说,这是根系和大树的关系。(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山旭 张汨汨 特约撰稿 李连环 张力 范军北京 吉林长春 湖北武汉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8127534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