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正文
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四种精神”
2016-05-10 09:14:56 来源: 解放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制造业强国的标志是制造业的品牌建设。按照我国实践和国际经验,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品牌建设之路,离不开价值引领与精神力量的支撑。纵观各地制造业的品牌发展现状,关键问题是在精神方面缺少契约精神、工匠精神、首创精神、团结合作精神,由此带来信仰缺失、人才短缺、技术落后、组织老化、品牌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契约精神

  以诚信夯实品牌

  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进程中,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关键的第一步。中国创造的标志是形成一大批本土化自主品牌,但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拥有率仅约25%。长期以来,我国各制造业企业对国外技术、专利的依赖性比较强,有品牌“拿来主义”的思维惯性,这导致自主品牌创新动能不足、技术模仿已成习惯。为深入解决类似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制造业企业牢固树立自主品牌为主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需求侧崇洋媚外的心态。而实现品牌自立的前提是倡导契约精神。

  西方社会以守约来体现诚信,经过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承和弘扬,已融入西方文化传统中。实际上,我国诚信文化传统早于西方。2000多年前,孔子就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成语里的“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都印证了我们崇尚诚信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影响,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对诚信缺少敬畏和应有的尊重,满足于物质利益、功利主义,少了讲诚信的精神基石。

  随着中国创造的开始,来料加工的低层次生产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代之而起的是以自主品牌为主的生产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契约精神是自主品牌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少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的自主品牌将不能获得国际国内市场的“准入证”。因此,需要大力培育这种精神,并落实到中国制造的每个环节。

  工匠精神

  以专研铸就品质

  实现中国制造品牌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升级方式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更高级发展,二是通过重大技术革新催生更为高端前沿的产业部门。而这些都离不开制造业精工铸造的长久之本,也是无法跨越的步骤。

  从供应链流程看,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工匠精神相关。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对自主产品,特别是已经形成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进行精雕细琢,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制造业厂家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所带来的即时利益,却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由此带来的恶果是,中国制造一度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甚至国人也不待见这样的产品。

  工匠精神缺失的另外一个恶果就是导致企业短寿。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

  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产品品质的保证。但从目前国内情况分析,一方面制度设计“厚学术轻应用”,成果专利转化率较低,缺少对从业者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人们从事制造业工作的意愿不高; 另一方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双重任务的叠加,既要“补短板”还要全力追赶,使得重塑工匠精神的任务变得尤为繁重。

  倡导工匠精神,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合力,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企业和个人有获得感、荣誉感、成就感,并进一步产生影响力、感召力,让从业者对产品品质潜心深钻、精益求精,把品牌做成信仰,让智慧发挥到极致,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首创精神团

  以创新助力升级

  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升级,借助工业科学发明,通过技术进步转化,将发明通过工艺化、产品化转化为制造业发展新动力。其中的关键在于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既强调创新,也强调执行。

  从理念到实践,首创精神不仅是一种企业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这种执行。在这一过程中,需克服企业短视、急功近利的行为,努力提高创新执行力。同时,首创精神不是单体活动,而是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需要一系列创新政策、创新制度、社会舆论作为保障,并以创新文化为引领,产生转型倒逼创新的紧迫感。

  结合作精神

  以协作壮大实力

  我国制造业实施2025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凝心聚力,发挥团结合作精神。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要集聚高科技、大数据、技术信息及各学科前沿理论创新等重要资源,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与多方面共同努力。单凭散兵游勇、单兵作战,不仅无法应对产业融合背景下技术协同创新的新趋势,也很难适应国际化竞争条件下技术创新环境的需要。

  微观层面,许多企业的制度设计考虑往往是排他性的,过度重视竞争性,而缺乏合作共赢的机制设计。这导致的问题是,往往“羊未长大已被宰了”,影响到跨企业、跨所有制甚至是跨国界的技术创新合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通过弘扬这四种精神,扩大创新文化的影响力,必将推动中国迈入制造强国,同时也将成为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助力器。(作者:谢京辉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洁琼
相关新闻
  • 工匠精神:生于制度还是孕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多少是提倡青年人去做一个扎实工作一辈子的“工匠”的呢?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们能不能扪心自问: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人后去干制造业吗?
    8年前
  • 短评:站在“智高点”自主创新
    新华社记者姚湜  “大国智造”对新时代的劳模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8年前
  • 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随着机器的大规模应用和流水线的诞生,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却无法以制造业强国自居。
    8年前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公共资源不能仅靠美德来平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28972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