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

帖文推荐

网搜聚合

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服务聚合

登录入口:
新华网首页
 
  ·依法治国的司法实践--从两高报告透视五年司法建设之路 ·铁飞燕:要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从孩子抓起 ·李克强来到吉林代表团 与代表一起审议 ·王岐山来到江西代表团 同代表一起审议 ·90后代表铁飞燕:当选人大代表后第一件做的事是走访民情 ·乡村医生邓前堆代表 ·高级工人技师王亮代表 ·张高丽来到广西代表团与代表一起审议 ·刘益春代表建议从人、财两方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王亮:作为企业职工代表 我最关心企业职工退休工资的事
依法治国的司法实践--从两高报告透视五年司法建设之路
2013年03月10日 15:30:1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司法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法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代表两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会代表审议。

  一组组数据,“数说”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不懈努力;一句句诤言,彰显司法机关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坚强决心。透过报告可以看出,五年来,两高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司法为民:不公正,为民就是口号

  2013年1月的一个下午,无锡滨湖法院为一起诈骗案件的65名被害人发放了追缴的15万余元赃款。被害人很多是独居老人,法院通过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一步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两高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关注权利保障,关注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诉求表达权和依法参与权,依法惩治了危害民生犯罪。

  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最集中的要求,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两高报告显示,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结人身损害、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物业服务等案件232.9万件,同比上升104.2%。五年来检察机关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11251人,起诉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嫌疑人18752人。

  回眸五年路,两高推进司法便民取得了明显成效。法院推行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庭审,开展巡回审判,加强司法救助,五年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7.69亿元。检察机关设立网上查询平台,在人口集中的乡镇、社区探索设立派出检察室2405个,就地受理控告申诉。

  “这些年司法为民强调得比较多,司法机关也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说,如天津探索设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推行能动司法,强调主动服务。法院、检察院系统与民众的互动性明显加强,对民意的重视也比以前明显增强。

  “司法为民要防止简单化和口号化,需要更多地制度化。司法为民最终要体现为司法公正,不公正,为民就是口号。不仅要公正,还要及时高效公正,少一些迟到的公正。”侯欣一说。

  司法改革:关键要看是否改到点子上

  今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启动了首例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前科封存程序。院档案室里也多了一个档案柜,专门存放符合前科封存条件的相关案卷材料,专人整理维护,并编上了特殊编码。

  今年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两高也在以往试点工作基础上,深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方式改革,推行涉罪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和分案起诉、诉前引导、案后帮教,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完善刑事证据制度,实现量刑规范化,开展民事案件小额速裁,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五年里,完成中央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12项,完成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确定的司法改革任务113项。

  为规范量刑活动,在上海,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15种量刑情节又被细化为21种,结合了上海实际,又确保了工作科学统一进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对此说:“司法改革就是要回应社会对公正司法的期待和关切,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最大程度实现司法公正。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解决的成果就是改革的成果。”

  检察机关也在着力深化检察改革,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切实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改进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深化审查逮捕机制改革,健全、规范听取犯罪嫌疑人申辩和律师意见制度;深化侦查办案机制改革,完善和落实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等制度……

  对于这几年司法改革取得的成就,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指出,司法改革形式如何变化不重要,关键是看改革是否改到点子上,能否真正符合司法工作的科学规律、本质和群众的期待,因此必须从深层次问题上改起,而不能浮在表面上。

  司法公正: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差距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2009年12月,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几年来司法公开的内容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检察机关也深化检务公开,推进检察门户网站、微博建设,完善新闻发布、公开审查、公开听证等制度,普遍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公开促进了公正。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1.2%,二审后达到99.4%。在审执结案件数量递增的大背景下,这两组数据分别比2007年上升1.2和1.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不断提高司法机关公信力。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通过检察环节的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平正义,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赢得群众信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说。

  蔡宁介绍,河南检察机关加快了案件集中管理和执法信息化应用,规范案件流程监控,依托网上办公,对执法办案活动实施全程、统一、实时、动态监管,及时纠正执法不规范问题,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促进了司法公正。

  当前,司法领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公现象,正如报告中所说: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还不够健全,推进司法公开、弘扬司法民主、确保司法公正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老百姓打官司就像‘秋菊打官司’,他们不怕麻烦,追求的就是结果的公正。”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周光权说。

  全国人大代表徐显明则认为,应继续深化司法职权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党和国家要逐步习惯通过司法实现长期执政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落到实处;通过提升司法机关的政治地位和落实其宪法地位来树立司法权威。

    (记者陈菲、杨维汉、刘元旭、朱薇、杨金志)

( 编辑: 周楚卿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054114969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