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直面全球共同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时代逻辑
2016-11-24 09:32:52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思想的砥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全球共同问题的解决,必然依赖于思想的砥砺与创新。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是发言讨论过程中的学术点评和自由讨论。大致看来,以下三个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

  一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是否牢靠?“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美国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研究者小约翰·柯布、菲利普·克莱顿以及中国学者王治河等人创立的新学说、新流派和新范式,自形成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在菲利普·克莱顿看来,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哲学、过程哲学,已经创立了“一种开放的新马克思主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富斌教授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至少应该包括唯物史观,也包括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仅仅依赖于怀特海过程哲学还是不够的。何萍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借鉴的理论资源不应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而应是以劳动价值论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这可能比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更富有启发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对此,菲利普·克莱顿回应指出,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衍生,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唯一回应或一个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是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发展?罗宾·布莱克本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危机,因而主张进行公用事业金融体系建设。对此,荆学民提出质疑,建立公用事业金融体系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实现”才是问题,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主导的资本主义核心制度形态是私有制,在这样的体制约束下建立公用的事业体系必然存在诸多困难。雅克·比岱认为,法国、德国都是新资本主义的代表,但事实上德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没有完全诉诸资本主义而采取全盘私有化,而是保留了一部分公共机构的职能,即具有社会主义属性和职能的公共机构。对于现实的资本主义运行来说,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全球资产阶级能力的上升使得资本家作为统治阶级的权力已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对现在的世界体系的统治不同于以往的帝国主义,即这种统治是慢慢产生的,将全球的人口带入了一个资本主义全球化市场的结构以及市场力量影响的范围内,实现了对于整个全球资本的结构化统治。因此,需要全球群众的诞生和觉醒,来有效反抗资本主义的统治。荆学民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超越了或者是控制了人类的生活逻辑和政治逻辑,成为干预人们内心精神世界和外部行为的一种轴心逻辑。因而,他主张对资本逻辑的全方位把握,应构成时代的新课题。

  三是如何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源于对于时代的精准把握以及重大变革。因而,探讨面向全球共同问题,首要的必须是对当今时代的特质加以准确把握。张雄认为,当今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金融化时代。金融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显现。在他看来,今天的金融达到了金融化的程度,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的、金融的工具,而且是已经制造了在经济理性上往往会侵犯政治理性的生态环境。金融本质上就是人类创造世界的一种实践的、能动的秉性存在。今天,我们要倡导的是金融必须回归到服务功能,即为大众服务的功能;金融要回到公平公正这个主旨精神上。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认为,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明图景,今天的时代是技术统治的时代,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而技术批判将成为新的焦点,即我们应从技术本身的伦理之维出发,基于人类解放的立场,揭示技术所打开的新的现代性图景,探寻解除技术与资本的勾连从而实现新文明之途。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传峰认为,当今时代是思想贫瘠的时代。全球危机尽管表现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金融危机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但从深层看,当前全球危机实则是思想危机、信任危机,即人类暂时无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思想智慧和方案。他主张,只有切实提出标识性的概念和思想体系,才能使得人类迎来新的未来。

  争吵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争鸣有助于思想的创新,思想创新将成为时代变革的灯塔。不论是倡导创建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客观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抑或是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基本特质的把握;不论是将当代人类社会归结为金融化的世界,还是技术统治的时代,抑或思想贫瘠的时代,这些都是人类变革世界、应对危机的理论层面上的“内在反思”,不同于简单归纳总结经验的“外在反思”,“内在反思”将为我们提供超越既有思维方式和理论范式的新见解,带领人类书写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孙麾在做论坛总结时强调,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看到开辟了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引导了全球化进程,但是过去30多年的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历史远未在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民主制度当中终结,也没有真正出现民族国家的终结,人类对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善治的政治体制的期盼,依然在探索当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转型曾经引发的国际议题,已经从“中国如何设法让世界接纳”转换为“中国如何创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中国正在推进的不同于西方全球化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正在重塑着世界新秩序。世界市场普遍交往,全球风险多元、政治与文化多样,构成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和基本语境。着眼于人类共同命运,马克思的东西方互补思想依然有鲜明的当代价值。我们只有超越特殊利益的围墙,共同携手,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点,才能积极化解风险、应对危机。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当中,我们主张全球治理体系建立在国际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其中联合国是我们强调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基本点。在变革的时代任务中,不能被以往理论的规定所束缚,必须建立起批判性的反思体系,对理性至上主义、现代性、去价值的科学主义等主宰人们思想的戒律进行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地拷问,登上全球化的高度去看世界历史发展的远处,这正是我们发起这次论坛的积极意义所在。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后期资助项目“学术报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2014MGCHQ030)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海锋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部)

   上一页 1 2 3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洁琼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1199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