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专访零号指挥员王洪志
2016-09-15 10:40:31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甘肃酒泉9月15日电(记者李国利、陈曦、王婷)“各系统断电,设备状态恢复。”下达完最后一道指令,王洪志深吸一口气,撂下话筒站起身,看了眼大屏幕——一切顺利。

  天宫二号发射在即,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第5位零号指挥员,自然成为记者“围追堵截”的对象。

  “这次演练测试是为发射做最后的准备,各系统设备工作正常,已经具备了后续发射条件。”首次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零号指挥员的王洪志说。

  今年初,王洪志被任命为天宫二号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在外人看来,这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岗位,他却很腼腆地说:“只是按照工作流程来做,熟悉流程就好。”

  1994年,22岁的王洪志走出青岛海洋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校门,背起行囊追梦大西北。

  加注软件开发,是王洪志参加工作后的第一项任务。

  那时,他对零号指挥员非常羡慕。“每次任务都是在零号指挥员的协调下圆满完成的。”王洪志回忆道,虽然羡慕,但他还是觉得要“脚踏实地把活干好,其他的先别想”。

  于是,王洪志在加注室一干就是14年。

  期间,他和团队一起开发的加注系统远控软件和供气系统控制软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经历了十几次加注任务的考核。“没有一次因为软件问题影响加注任务。”这一直让王洪志引以为豪。

  2010年9月22日,王洪志第一次担任卫星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自豪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他说,缓解压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尽量多学习,多了解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做到心里有底。

  当然,让王洪志心里有底的还有他的团队。他知道,零号指挥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后面还有各个系统人员在支撑。

  第一次任务顺利完成后,王洪志有了信心,也有了基础。

  随后,王洪志又顺理成章地担任了11次卫星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

  “能担任天宫二号的零号指挥员得益于前面的多次指挥。”王洪志这样解释自己被选中的原因,“经验积累是必要的。此外,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要口齿清晰。”

  但王洪志也坦言,关注度高了,参试系统多了,工作也更加复杂了。

  与以往相比,发射卫星的系统相对较少,只有卫星、火箭、发射场和测控四大系统。他说:“而这次任务,增加了多个系统,需要进行更多的准备。”

  8月31日,天宫二号发射时间迫近,加注供气组负责人唐琰在执行加注系统库房回流的过程中,流量计信号突然无法显示。得知情况后,王洪志赶往现场,通过反复排查,他们发现是接线出了问题。恢复接线后,故障得以排除。

  但王洪志并没有安心,随后组织人员连夜对8000多个接线点进行全面复查,又发现一处隐患。排查结束时,天已蒙蒙亮了。

  认认真真做事,确保万无一失,这是王洪志的工作原则。他知道,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而是所有为航天事业付出的人。

  “指挥员是发射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把那么多人辛苦多年的成果荒废掉。”王洪志说,哪怕是影响发射进展都不行,“这是一名航天人的责任”。

  作为航天人,他无可挑剔;作为父亲,他却有些惭愧。

  因为工作的原因,女儿王叶晖小时候经常被送到朋友家照料,女儿因此时常哭闹,抱怨爸爸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接她放学、陪她玩耍。那个时候,他也只能无奈地在电话里哄着女儿。

  “任务太重,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永远没有止境。”王洪志说。

  时间,对于王洪志来说异常宝贵,似乎永远也不够用。在他的记事本上,记者看到的是写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

  时间,留给女儿和亲人的却少之又少,有时候只能是打打电话。“好在女儿现在长大了、懂事了,一个电话回去,她就能乖乖照顾自己。”说着说着,王洪志脸上露出了微笑。

  从他的办公室往外望去,1500米外的发射塔架正拥抱着天宫二号和长征二号F火箭组合体。再过一段时间,伴随着他的口令,中国航天又开始新的征程……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1956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