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贵州打脱贫组合拳让656万人"拔穷根"
2016-01-18 15:26:39 来源: 浙江在线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寨沙侗寨著名的钟鼓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梵净山脚下农家乐生意旺

  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梵净山下的江口县寨沙侗寨,是再贴切不过了。蜿蜒的河边,一栋栋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来自郑州的小朱和他的小伙伴在寨沙侗寨的侗家驿栈已经住了两天,优美的环境让两人直呼在这里太舒服。

  2012年,杨元菊和丈夫通过金融扶贫贷款13万元,还向亲戚朋友借了6万多元,建起侗家驿栈。“当时还不敢多借,怕没生意还不起钱。”然而杨元菊没想到的是,2013年,她不仅把借的钱全部还了,还存了5000元。如今,不到10间客房,年收入已经达到20万。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国唯一的弥勒道场梵净山,这几年来旅游热度不断升温,坐落在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围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需求,将周边零乱分散的76户侗家居民搬迁至寨沙侗寨,整体规划,同时政府为百姓担保贷款,将寨沙侗寨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2015年,寨沙侗寨全年接待游客8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35万元。2014年,在农家乐带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全寨76户人家全部实现脱贫。以前那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环境脏乱差,生活盼救济”的国家级贫困村已然成为旅游致富村。

  移出大山“挪穷窝”

  高峰楼里高峰村人的新生活

  整洁的楼道,布局整齐的房间……从丹寨最远、最高、最贫穷的高峰村搬进县城生态移民小区高峰楼,对于这里的200多户移民户来说,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县城工作,孩子们也都在县城学校上起了学。

  59岁的岑如州便是其中之一。他和几个同村人合办的食品专业合作社就在高峰楼小区门口,他们把从山里收来的新鲜竹笋腌制成酸笋然后通过网上销售。

  “这种酸笋是竹笋与我特制的酌料腌制而成,味道很正宗。”据岑如州介绍,酸笋从制作到出货,大约需要3个月,“秋天我们收了1万斤笋,现在都腌好了。”

  岑如州兴奋地告诉记者:“首批200多瓶的酸笋已经进入电商平台,很快就能卖到全国各地。”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万斤笋全部卖出去,自己能赚2万多,这和他之前在高峰村种地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形成了天壤之别。”

  岑如州的“脱贫致富”得益于贵州2012年启动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2012年4月,丹寨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生态移民试点县, 3年来已有2355户搬出大山;2016年,丹寨县计划将搬迁29户123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丹寨县委书记侯美传表示:“对于实在不想搬迁的村民,我们考虑将其转变为林业工人,帮忙脱贫致富,对于搬迁下来的贫困家庭,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就业,鼓励他们创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强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60128640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