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别动辄把群众生活当成致霾的“替罪羊”

2015年01月24日 17:02:2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涂洪长 冯国栋)据媒体报道,继四川省达州市环保部门官员抛出“熏腊肉致霾”的惊人之论后,重庆市日前再次以环保执法的名义对“烟熏腊肉”开刀,引起舆论哗然。传承了数百年的烟熏腊肉,竟要为当今日渐糟糕的空气质量负责;本应科学严谨的雾霾治理,竟然成为市民眼中的扰民之举。这种尴尬,值得更多地方引为深思。

    冬天是城市雾霾的多发季节,供暖燃煤量增加,空气对流减弱,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此时再有烟熏腊肉、“柴火鸡”等污染物排放,对一时一地的空气质量会造成影响,这或许是重庆市推出“限熏令”的出发点。可人民群众的意见也不能忽视,烟熏制肉的传统由来已久,制作一种传统风味食品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是否真的已经严峻到了非禁不可的程度?如果肉不让熏了,雾霾反而闹得更凶,又让谁来圆这个场呢?

    治霾要有雷霆手段,更需要科学精神。只有首先科学认识雾霾的成因,治理才能对症下药,进而事半功倍。根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北京地区的空气研究,工业污染、二次无机气溶胶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才是北京雾霾严重的主要“真凶”,占比分别超过20%。

    尽管各地雾霾的形成有一定地域性差异,但很多人认为,抓住致霾的主因重点施治,特别是改善重化工等“生产型”污染,才是治霾的主要方向,动辄拿厨房油烟、烟熏腊肉等群众生活中的问题来当致霾的“替罪羊”,难免有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嫌疑,引来舆论“拍砖”。

    烟熏腊肉不仅是一种风味食品,更是“舌尖上的乡愁”,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一纸“限熏令”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尚待观察,却无疑已经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不甚愉快的阴影。类似这种与广大群众基本生活习惯相抵触的行政禁令,对群众感情和政府公信力,都是一种伤害。

    必须看到,雾霾是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规律和成因都还尚在探索当中,这就决定了雾霾的治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挑战性,其治理过程也必然会相当漫长。别动不动就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说事,多听专家意见,顺应人民呼声,汇聚群众智慧,方可吸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到雾霾治理的攻坚战、持久战中来,推动大气治理早见成效,换来我们自由畅快的呼吸。

   

    北京:本周雾霾蓝天交替出现

    不如每天点名雾霾污染大户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4116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