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

帖文推荐

网搜聚合

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服务聚合

登录入口:
新华网首页
 
  ·唐一军委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周新生委员:不断提高民生急需优质资源供给 ·许荣茂委员:借鉴香港经验推动内地“幸福社区”建设 ·吴春梅委员:重视帮扶社会新底层群体 ·孙贵宝委员: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和政令畅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吴邦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蔡玲委员:落实“八项规定”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 ·(两会授权发布)吴邦国说,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吴邦国:五年来常委会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代表委员建言如何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道考题”
人大代表呼治理“PM2.5”要用“法律枷锁”
2013年03月08日 15:31:0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韩洁 朱薇)全国人大代表、法学专家周光权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为建立治理“PM2.5”的长效机制,我国亟须针对“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问题制定专门法律,给污染环境行为套上更严厉的“法律枷锁”。

    作为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光权代表今年专门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治理“PM2.5”长效机制的建议,重点从环境立法角度建言献策。

    周光权代表建议,当前有必要将《环境保护法》修订为环境治理方面的“宪法”。

    他介绍说,我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此后国家又相继制定和修改了污染防治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多部特别法。

    “然而,这些法律迄今施行20多年,对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的现象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制约和约束作用。”周光权代表说,主要是因为那些特别的环保法与《环境保护法》之间存在不衔接甚至相互抵触的问题,进而影响后者的执行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落实。

    他建议全国人大研究《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与《环境保护法》的协调问题,将特别法中的某些重要内容吸收到环保法中,用一个尺寸、一个标杆统领我国环境环保,同时,将“PM2.5”监测、治理、防控等写入相关法律。

    此外,周光权代表还建议修改刑法中污染环境罪的定罪标准。

    他指出,目前,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的,必须严重污染环境才构成犯罪。由于定罪标准过高,和当前治理细微颗粒物的严峻性不相适应。

    他还建议加快制定控制与PM2.5有关的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同时,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的地方标准。

    “治理‘PM2.5’需多部门联动,要坚决关停、取缔无排污许可等非法排污单位,严惩偷排漏排等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监控不留死角,处罚绝不手软。”周光权代表说。

( 编辑: 赵延心 王春华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878114955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