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期刊抢占微博话语权
2013年09月13日 08:45:4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借“微”转型 太多不确定因素

  在当前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微博给期刊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期刊数字化的产品通过数字期刊集成平台、期刊网站、电子杂志、博客等,逐步向互动化、移动化和赢利模式多元化迈进,期刊微博是期刊数字化的最新尝试。

  在微博运营上,多数期刊微博在发展中形成了微博专员,专门从事微博生产和编辑工作。毫无疑问,期刊微博正在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以往龙源期刊和苹果iOS应用等打造的都是集成平台,并没有对期刊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切割,仍保留了期刊本质上的完整性。然而,微博却把期刊从形式到内容均打散切碎迁移到互联网上,加剧了期刊的碎片化。

  借助微博,时政类期刊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对互联网新技术最敏感的一个群体,期刊媒体借助微博、微信、二维码、信息图等方式,大力拓宽了数字化生存空间。总体而言,时政类期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转型能力。不过,目前并不足以根本上扭转时政类期刊生存空间日渐逼仄的现实。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目前拥有近600万“粉丝”,其微博运营能力在众多时政类期刊当中堪称翘楚。据笔者了解,凭借庞大的“粉丝”量,该刊每月通过微博可实现赢利数十万元。不过,能实现如此营收的媒体微博并不太多。大多数媒体的官方微博,仍然只是局限于对其母期刊新闻资讯的介绍,在微博互动、打造特色栏目的尝试方面,远没有《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的严肃、认真和创新能力。

  当然,除了微博之外,各家媒体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这些网站亦成为时政类期刊媒体借力的重要载体。值得参考的是《博客天下》和财新网的尝试。与其他主流期刊的内容纷纷上网不同,《博客天下》的杂志内容很少上网,相关内容只有杂志一个出口。微博和微信,会截取一些片段对杂志内容进行推介,但相关文章只有杂志可以读到。这样的做法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只阅读杂志的读者群。

  大量的媒体都开通了旗下子网站、微信、Pad版、新闻客户端,并且,这些内容是免费阅读,母期刊的内容也会及时上网进行推介和展示。而财新传媒却另辟蹊径,正在进行一场基于保护知识版权的尝试。依托于《新世纪》周刊和《中国改革》,财新传媒旗下财新网实行的是一个IP地址每天可免费阅读3篇财新网内容,其他内容则实行会员制进行包月阅读。同时,积极开发了《新世纪》和《中国改革》的Pad版,并进行收费阅读。从目前财新网的尝试来看,其正在走一条国际化的新闻资讯内容为王的探索之路。未来前景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值得警惕的是,财新网的尝试也并非没有风险。其学习《纽约时报》的转型之路,是否也会沿着《纽约时报》向互联网公司转变的路径进行改革转向,仍然是未知数。果真如此,其作为新闻媒体的公共属性就会大大减弱。由此带来的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董海博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刘鹏飞、分析师陈宁、助理分析师刘晓庆的相关研究报告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更多阅读:
· 江西期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山东期刊:优化出版资源促改革
· “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五十种期刊”结果公示
· 46家管理学期刊负责人南开聚谈
· “最受读者欢迎的50种期刊”评选进入冲刺阶段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271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