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热点聚焦
陈中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京举行
2009年11月19日 15:17:03  来源: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央新闻单位编辑记者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涛发言 张文斋摄

    [王涛]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前几天的全国新闻工作者颁奖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并听了陈中华老师的报告,通过学习他的事迹,深深的受到感动和教育。陈中华是新时期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榜样,他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当代主流媒体健康向上的风貌,也以行动真实的体现了三贴近的实质。

    学习陈中华老师的事迹,有几个数字让我们这些青年编辑记者特别的震撼和感叹。一辆电动自行车,十年颠簸路。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50项各级别新闻奖, 36册采访本,120万字的采访笔记。同样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记者,我们深深地知道这些数字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是超乎常人的付出,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一名老记者对新闻事业坚定的信念。这里面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这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深深的去体会和学习。陈中华同志年过半百,却仍然奔走在新闻采访报道一线的老记者;他是一名从癌症的“鬼门关”死里逃生,却忘我工作,在敬业奉献中挑战生命极限的好记者。

    再一个就是看陈中华老师的新闻作品,都是在新闻现场抓来的,都是靠自己两条腿跑出来的。他说现实生活远比任何聪明人的想象生动得多,只有深入采访,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稿件。也许我们大多数的记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种种客观或者主观上的原因,能长期坚持在第一线,长期扎根在新闻现场的并不是全部。从陈中华身上,我们再一次看到用只有深入基层、扎实采访,才能真实、客观地记录事件的真相,用手中的笔和话筒为时代奔走,为百姓疾呼,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我仔细想了这些问题,长期扎根基层,动起来去和最普通的老百姓交朋友,几年几十年就这么坚持下来。到底靠什么来做到呢,主要可能就是靠高尚的职业精神。这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在陈中华同志身上又集中地表现在对新闻理想的不懈追求上。有着强烈的新闻理想,这种坚持不因年龄大小而动摇,不因职务高低而动摇,不因岗位更迭而动摇,不因身体好坏而动摇,不因时间长短而动摇。既表现为对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也表现为对自己新闻理想的高度负责。与他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们一些同志新闻理想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刚才还雄心万丈,过几天就叫苦怕累了。另一方面是他从不投机取巧,从不畏惧困难,忘我敬业,拼命工作。他克服了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新闻理想化为一篇篇精品佳作。我们仅仅怀有新闻理想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坚持,关键是要坚持为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总结起来,首先就是要学习陈中华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觉发挥党和人民的桥梁作用,努力做先进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第二、学习陈中华同志不为名利、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以名利计得失,不以职位论高低,立足本职工作,忠诚履行职责,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第三、学习陈中华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采访不浅、不粗、不浮的工作态度,运用“ 自下而上”的采访原则,及时发现新闻事件。走出高楼大厦,感受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入扎实采访,严谨细致写作,做好新闻工作。第四、学习陈中华老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对新闻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品格、修养,恪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鲜货真切民生的新闻作品吸引观众,打动听众。谢谢。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