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专家批西方一些经济理论不靠谱 为政策铺路

2014年05月12日 10:59:06 来源: 新华国际
分享到:

    据参考消息5月12日报道,【《日本时报》网站5月9日文章】题:当心经济学家们隐瞒的假设(作者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马克·布坎南)

    如果我告诉你,要不是因为重力,跳下悬崖不会有任何危险,那会怎样?你会认为我的预言敏锐深刻或者有帮助吗?虽然似乎有些奇怪,但这恰恰是支撑经济学家所建造的众多模型的逻辑,这些模型帮他们理解世界———甚至在金融监管和不平等之类的问题上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保罗·普夫莱德雷尔一直试图引起人们注意的一个严重问题。他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理论家提出一些相当荒谬的假设,以得出与政策相关的结论或暗示。

    参与现实政策问题的人时常忽视这些假设,从而最终相信荒唐的结论。毕竟,经济模型已证明了这些结论。

    作为一个突出例证,普夫莱德雷尔提到了两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2013年撰写的一篇论文《高杠杆为何是银行的最佳选择》,文章实际上认为,银行凭借薄弱的资本和大量的借贷资金运行未必会带来系统性威胁。他们建立了一个模型来显示———如果你忽视一系列确实重要的问题,如极端杠杆破坏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迫使政府进行代价高昂的救援的可能性———你可以证明银行应尽可能地举债经营。普夫莱德雷尔建议,更好的标题应该是《在忽略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理想化模型中,高杠杆为何是银行的最佳选择》。

    为帮助理解问题,做假设(甚至是疯狂的假设)没什么不妥。蒙蔽人之处是,在假设具有疯狂性时声称结论与现实相关。

    普夫莱德雷尔认为,经济理论就像变色龙,为适应环境而改变颜色,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变色龙隐瞒其假设,做出大胆的判断,如果后来受到质疑,则承认其假设并表示:“嘿,我只是一个模型!”

    在托马斯·皮凯蒂的杰出著作《21世纪资本论》引发的对经济不平等的讨论中,这种欺骗手段派上了用场。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皮凯蒂对不平等驱动因素的分析,指出不平等可能只是一些简单问题带来的结果,如个人耐力的差异(富人耐力强,穷人耐力差)。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他们的模型,你或许能发现变色龙的身影。

    例如,一项研究在一开始假设,在储蓄、投资和积累财富方面,一些人天生比另一些人更有耐心。把这个因素放入一个模型中,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些人最终比其他人富得多,是因为根据假设,他们的基因决定他们更富有。这是不是能让我们看出一些问题?

    另一项研究分析人们如何储蓄一些收入,以防失业。该研究加入了一种假设,即社会安全网的存在诱使穷人少存钱。穷人最终成为穷人很大程度上又是因为他们没费心地存钱。

    这些研究根本没提及人们会认为至关重要的各种因素,如财富更容易产生于投资收入而非工资收入,以及在教育和抚养环境方面的个人童年生活差异的普遍影响。

    把不足信的前提放入数学结构中并不能让它们显得更可信,正如对现实世界中不平等的驱动因素的解释。如果经济学家未明确地表明关键假设,那么决不要假定他在说实话。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4126489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