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西柏坡:收获的是精神 留下的是情谊
2010年05月28日 16:10:5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5月26日——28日,参加“寻根西柏坡”活动的中央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下村入户后,每天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着老区人民朴实无华、勤劳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此同时,他们不忘记者的职责,通过采访、调研、座谈,为村里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短短三天时间里,他们与纯朴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正如法制日报记者王芳所写的,这次基层体验之旅收获的是精神,留下的是情谊。

法制日报王芳:收获的是精神 留下的是情谊

刘家会村座谈会现场 王婷婷摄

座谈会后,第一小组成员与刘家会村村民代表合影 王婷婷摄

    “来到刘家会村,我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质朴的父老乡亲”、“我们每天跟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到了一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在与村民的座谈会上,“中央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寻根西柏坡”活动的第一组队员发出了这样的感言。大家争相表达着对乡亲们的感谢,分享着自己宝贵的心灵收获。

    这次基层体验之旅可以用“短”、“新”、“苦”、“亲”四个字来概括。所谓“短”,指的就是我们本次深入农村的时间短。三天的朝夕相处转瞬即逝,在我们刚刚对地里的农活略知一二,刚刚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刚刚对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就要与这里挥别了。每一名队员都在为这次短暂而难忘的活动感慨万千。

    村支书霍海圆曾说过,编辑记者们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新资讯、新活力。然而,一个“新”字的内涵远不仅如此,它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意义深远。可以说,这次活动让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它让我们都收获了太多的新奇、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思考,使我们对新闻工作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标准的80后,我们成为了中国家庭中第一批“小太阳”,从小到大没吃过太多苦。这次的农村生活体验,让我们看到了农村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别,体会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劳累。当我们了解了老区人民所经历的苦,我们才更清楚的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甜,也才更懂得珍惜拥有。

    一个“情”字让我们铭记在心、终身难忘。从5月25日进村至今,短短三天时间,我们与纯朴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一次真诚的嘘寒问暖、每一顿精心准备的饭菜,都让我们感觉回到了“咱家”,享受着绕膝于父母身边的幸福。如今,分别在即,这浓浓的情就更像是化不开的血,让每一个人难以割舍。

    在依依惜别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应该为刘家会村的乡亲们留下些什么。大家纷纷为村里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对于村里的主要经济发展项目——核桃基地,来自十家媒体的编辑记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核桃深加工,到发展采摘旅游业,从销售渠道的建立,到品牌文化的推广,大家倾已所能的与村民们深入交流,收到了良好的座谈效果。很多村民听过队员们的建议,都不由自主的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说,此次寻根西柏坡的体验之旅,让我们收获良多。我们学到了老区人民朴实无华、勤劳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一种精神的养分将让我们受益终身。虽然我们将离开这里,但我们把最真的不舍、最纯的情感留在了这片欣欣向荣土地之上,留在了源源不断的冶河之畔。

    面对分别,我们不舍,但亦无憾。因为我们收获的是精神留下的是情谊。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更多阅读:
· [记者手记]新闻出版报李雪昆:寻根西柏坡日记
· [记者手记]何兆展:美在西柏坡——寻找奉献之根
· [经济日报]“寻根西柏坡”迁村蓄水 甘做奉献
· [解放军报]“寻根西柏坡”红歌谣里我们心手相连
· 西柏坡第三日:深入田间地头 感受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精神
· 中国教育报余闯:西柏坡——我心经受洗礼的圣地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