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报李雪昆:寻根西柏坡日记
2010年05月28日 10:38:5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5月25日 星期二 晴

    一清早,我们便收整行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踏上了上午的参观之路,参观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前往位于平山县平山镇里庄村的人民日报社旧址。

    在一个土木结构的小四合院里,我看到了人民日报社编辑记者曾经工作过的环境,每一间屋子都并不宽敞,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的院落里,《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们发出的一条条信息,对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解放战争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在与人民日报社旧址负责人的交流中,他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起了《人民日报》前身《晋察冀日报》故事,也再一次勾起了我对《晋察冀日报》那段历史的回忆。

    当我了解到以“游击办报”闻名的《晋察冀日报》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勇敢机智的特殊战斗时;当我了解到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办报时;当我了解到只要有24小时的连续时间,他们就会坚持出一期报纸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以及今天新闻事业发展壮大的来之不易。

    在当时复杂的工作环境下,老新闻工作者们的每一个报道任务,每一篇文章的编发,无不凝聚着报社同志的鲜血和汗水。看到前辈们在这样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在生死关头,仍及时播报中共中央发出的重要声音时,我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新闻事业的那种执着热爱和牺牲奉献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想到这里我不禁要问,与这些新闻前辈们相比,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还有什么资格去抱怨现在工作条件的“简陋”,还有什么资格去抱怨采访条件的艰苦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强烈责任感顿时涌上心头,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党的新闻事业一分子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昔日战争的残酷已经渐渐远去,然而,这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坚实足迹,艰辛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会时刻提醒着我们责任在肩。

    结束了一上午的参观学习活动,简单调整后,我们便开始下村入户,到农村基层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在未来3天的“三同”体验生活中,不知道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于城市的感受,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变化让我们看到,西柏坡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家园的勤劳和智慧是不会被人忽略和遗忘的。

    5月27日 星期四 小雨

    清早醒来,一夜的小雨依然淅沥地下着,仿佛并没有随着天亮而有所收敛的意思,这也打乱了我们之前白天准备下地去帮忙浇水的计划,我们笑言这可能是老天怕“累”着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客人”吧,但是“三同”生活只有短暂的3天,我们怎么能浪费这宝贵的体验时间呢?

    于是,简单商量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村原妇女主任的家里,围坐床头听她为我们讲起当年发生在西柏坡的故事。听着革命的故事、听着迁移的故事、听着重建家园的故事、更听着今天美好生活的故事。谈到上世纪50年代,国家要修建岗南水库搬迁西柏坡等村时,老奶奶告诉我们,“当时村民们都不愿搬走,主要是因为毛主席在这儿住过,要是都搬走了,人们连个念想都没有了。”听到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的重要地位,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前辈们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精神。

    结合此次活动,我们感觉这并不是一次走形式的活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增进了中央媒体人与基层的感情,让我们真实了解了基层的实际,倾听了基层的声音。一顿简单的农家饭,一宿简陋的住宿,一席平等的促膝谈心,让大家觉得我们就是一家人,农户们也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亲人看待。

    想到革命战争年代,想到新中国建设初期,那时形成的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习惯,是我们不应该遗弃的。与基层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作为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这一好传统,多听、多看、多谈、多学,面对面,心贴心,可以听到真话,可以了解真情,可以更快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为基层服务的务实目的。

    虽然来到农户家体验生活才只有短短两天,但是否对基层有真感情,是否是真心为基层服务,愿不愿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说是一块试金石。通过这两天的“三同”生活,通过座谈也好、谈心也罢,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把身子沉下来,才能知道基层群众的感受、想法和态度,才能带着感情做好基层报道,切实为群众做实事,也正因此,更加坚定了我需要加强基层调研的决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采写的稿件才是基层真正需要的。

    听着窗外滴滴的雨声,回想两天来走过的地方,感觉西柏坡并不大,然而,听完老奶奶的一段段故事,我才真正地感受到其实西柏坡很大,这个“大”是只有在心里才能体会到的,也让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光荣,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西柏坡的人心中,也都会因此而珍藏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愫。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