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恐袭真为影响英国大选而来?
2017-06-05 07:31:35 来源: 文汇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曼彻斯特恐袭事件之后,笔者曾在评论文章里直言“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没有想到,紧随其后的恐怖袭击来得这么快。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去年欧洲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就不难发现,这种节奏完全符合当前恐怖主义袭击的习惯方式———在某一国短时间内连续发动多起恐袭,以求达到最大的心理威慑,形成全社会深陷恐怖氛围中的现实效果。独狼无处不在,也许就在身边。

  不仅是英国,也许整个西方文明需要深刻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了:打击恐怖主义袭击,难道仅仅是一个社会治理的技术问题吗?这难道不是一个需要深刻反省的文化问题吗?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没有看到西方政界与学界对此问题有过系统深刻的讨论。与二战之后深刻检讨西方文明的欧洲知识界相比,当今欧洲一流大学与智库大都醉心于技术效率的优化与空洞无味的讨论。尽管在大学排行榜上美欧大学雄踞高位,但是,现实政治早已将西方文明的价值理念批判得体无完肤了。

  有学者认为,一系列恐袭的目的是要影响英国大选的结果,持这一观点的人大概受到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通俄门”影响。然而,这种推论缺乏一个最为重要的要素———什么大选结果是恐怖势力希望看到的?或者说梅与科尔宾的反恐立场有分歧,一个态度极为强硬,一个认为应该采取绥靖政策?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信息告诉我们,这两位党魁的反恐立场有实质分歧。特朗普上周在以色列说“反恐是好人与坏人的战争”,这话尽管在学理上极为粗糙,但西方大多数民众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我必须重申,英国政客们在反恐立场上没有太多回旋的余地,因为民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极为统一,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执政,对待恐怖主义只会采取你死我活的战争立场。

  近来日益胶着的选情倒是令人感到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也许”“似乎”与本次大选有那么一些联系。原本毫无悬念的英国大选,就在最近有些扑朔迷离的味道了。据民调显示,保守党与工党的差距日渐缩小,从两位数落回到一位数,甚至缩小到不足5%。面对急转直下的选情,梅政府居然朝令夕改,在涉及退休人员的民生问题上出尔反尔。在党内“战略家”的建议下,梅政府大谈英国脱欧问题,试图将选民的视线从民生问题中转移开来。保守党是英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党,梅4月突然宣布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也是因为她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局面,政治对手不堪一击。可是当代英国民众的政治口味就像阴晴不定的六月天,实在不可捉摸,理性的大不列颠人民似乎忘记了自己素来保守的政治传统,开始喜欢说变就变了。这一切真与恐怖袭击有关吗?

  要理解这一切,有一个因素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英国正处在其历史命运的十字路口。脱欧带给英国的,除却一时的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脱欧对各行业的冲击,英国希望能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但仅仅是用于谈判脱欧的财政支出和人员借调也会大大影响其他领域的正常发展。现实情况是,英国整体物价水平抬高,贸易和经济增长速度也大为受到影响。即便是英国试图收回的劳动力市场主导权,也绝不是简单的事情。移民政策造成的技术型人才流失,短期内大量流失的劳工生产力,意味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成本。众多享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保护的零售、酒店、医保、工程和建筑等行业也都遭受一定打击;农业、高等教育等方面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危机。

  因此,处于脱欧历史大背景下的英国选民必定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焦虑,关乎民生大计的脱欧大业未竟事功,却又一再遭遇恐怖袭击,民众潜意识中的焦躁不安感必定会大大增强。在评论两党支持率日益逼近的原因时,英国媒体认为“民众对梅政府的新鲜感已经告罄了”。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在当前英国政治大环境下,任何政府估计都会是短命的。因为英国人多少意识到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面对发生的一切,他们根本不知道可以依靠谁。还是那句话,恐怖袭击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毕竟还是零星出现的;真正的恐怖,是无所适从的生活境遇与不可理解的时代。(作者高健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1
【纠错】 责任编辑: 毕秋兰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蛟龙”雨中深潜4187米 完成雅浦海沟第一潜
    “蛟龙”雨中深潜4187米 完成雅浦海沟第一潜
    广西三江侗寨荷香
    广西三江侗寨荷香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成都市中心发现堙藏千年的著名古寺
    成都市中心发现堙藏千年的著名古寺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1129624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