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聚同化异 共创繁荣——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谈亚洲形势和热点问题

2015年01月01日 00:15:5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近日就亚洲形势和热点问题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问答内容如下:

    问:2014年世界经历了新的动荡,亚洲地区形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你如何评价亚洲地区形势?有人说中国的周边外交更加进取,你有何看法?

    答:2014年世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为复杂深刻的演变。亚洲总体保持繁荣稳定,是全球格局中的稳定板块。2014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6.5%,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平稳有序,地区大国对话与合作增强,印度、印尼等国家顺利举行大选,泰国、缅甸等转型国家总体平稳。地区热点问题处在对话协商轨道上,总体可控。

    本地区也面临不少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传统地缘政治博弈时有突出,朝核、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不时升温,经济下行压力犹存,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依然严峻。亚洲各国难以独善其身,必须共同把握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挑战,合作谋求发展。

    中国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政策之首要,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为国家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合作的周边环境。中国坚持睦邻友好,坚持与亚洲国家共走和平发展之路,共谋合作共赢之机,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与邻国分歧。中国周边外交更加奋发有为,承担着更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这是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2015年,我们将更加积极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弘扬合作共赢精神,与邻国建立伙伴关系网络,以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多做利于民、暖人心的事,深化周边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推出不少大手笔的合作项目,在世界上特别是亚洲国家引起了热烈反响,但也引起一些国家疑虑中国是否要在周边搞势力范围。请问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它究竟能为亚洲国家带来什么?

    答: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亚洲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但也面临不少制约,仅在基础设施领域就面临8万亿美元资金缺口。要挖掘增长潜力,就要深化结构性改革,突破增长瓶颈,包括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强化实体经济等。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目的是为亚洲腾飞插上两只翅膀,为沿线国家发展与合作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巨大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推动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当前,“一带一路”已经进入了务实合作阶段,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和参与,正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我们注意到,有人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疑虑,将其喻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我认为,当年“马歇尔计划”为复兴欧洲功不可没,但源自冷战对抗,对受援国带有附加条件。“一带一路”倡议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与其他既有地区机制和倡议并行不悖。“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球化时代的高度开放性,不仅在地域和国别上开放,也在合作领域与项目上开放。“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各国自愿参与,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律,各方平等互利,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将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丝绸之路曾见证了亚洲历史上的辉煌文明,丝绸之路的复兴必将与亚洲整体崛起交融共进。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为亚洲带来更多福祉与希望,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实现新时代的新发展。

    问:近期中日关系迈出重要改善步伐,但仍有不少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请问你如何评价中日关系,怎么看日本以及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答:中日两国互为重要近邻,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中日关系因历史和钓鱼岛问题持续面临严峻局面,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和政治互信严重受损。这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不久前,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见,两国关系朝着改善方向迈出重要一步。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双方应倍加珍惜,精心维护两国关系改善势头,继续相向而行,逐步重启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

    2015年是中日关系的关键一年。双方应着眼长远,在维护和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基础上,处理好历史、领土等重大敏感问题,推动两国关系持续迈出改善步伐,逐步使两国关系重回良性发展轨道。

    问:2014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时紧时缓,引起外界高度关注。请问你怎么看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根源,有关各方应为缓解局势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东北亚长治久安?

    答: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起起伏伏,有关各方关系盘根错节,朝鲜半岛核问题不时突出,严重影响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和平、安全与发展。半岛局势紧张的根源在于冷战残余和有关方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只有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增进互信,全面均衡解决各方关切,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4年,半岛局势总体维持相对缓和局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岛未发生大的紧张事态,有关各方的外交互动也在增多。中方对一切有助于缓和半岛紧张,有助于和平解决核问题的努力都表示欢迎和支持,反对任何一方采取威胁或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

    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我们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我们认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中方始终秉持公道立场,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做有关方工作,敦促各方显示诚意、积累互信,共同努力,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大局。

    六方会谈是推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现实有效途径。当前重启六方会谈面临不少困难,有关各方应积极进行接触对话,进一步显示灵活,相向而行,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有利条件。

    从长远看,为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长治久安,有关各方应坚持不懈推动双多边对话,努力争取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同时,也应积极拓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地区国家共同发展,深化各方互信,为解决政治安全难题积累条件。

    问:亚洲海上紧张态势不时升温,同时有关国家的海上合作也在发展。你怎么看待周边海上局势,怎么把握处理争议和促进合作的关系?

    答:亚洲的海上争端问题十分复杂,多为历史遗留问题,不仅关系到有关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对外关系,还牵动民族感情,涉及域外因素。中方一贯主张,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分歧,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应努力维护海上稳定,推进资源共同开发,为争议解决创造条件和氛围。

    2014年,中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和海洋权益,对有关国家的海上挑衅行为作出必要反应。同时,我们始终保持冷静克制,加强危机管控,与有关方共同努力,维护周边海上大局稳定。在东海方向,中国和日本围绕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举行多轮外交磋商,达成包括钓鱼岛问题在内的四点原则共识。在南海方向,中国与东盟国家明确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中国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同意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并就第一份共识文件达成了一致。中方以建设性态度推进海洋合作,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签署双边海洋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协议,开展了多领域海上合作。

    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将举办海洋合作论坛,加强海上执法机构间对话合作,实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积极推动建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中方愿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同日方共同推进中日涉海问题磋商,逐步建立管控海空局势的机制性安排,深化海洋合作。

    必须指出的是,谋求对话、搁置争议、推进合作不是中方一家的事情,有关国家都应作出自己的努力。中方期待着有关国家同中方相向而行,建设性处理有关争议,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1 2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7351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