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8月2日电 题:贵州:“小康电”照亮山区群众脱贫路
新华社记者杨洪涛、汪军
“以前遇到用电高峰时,电压不稳,用电饭锅都煮不熟饭。电网改造后,不用冒烟儿,很快就能吃上饭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定威乡亚勇村村民潘福兴说,电网升级改造让他摆脱了多年来的“用电烦恼”。
定威乡地处月亮山腹地,是贵州省确定的20个极贫乡镇之一。境内山高谷深、地势纵横交错,95%以上为山地。虽然早已实现村村通电,但因输电线路长,加上用电量持续增加,这里的群众常年遭受“用电不稳定”之苦。
“除了电压不稳外,电线线路老化也给防火带来很大压力。”亚勇村村支部书记潘涛说,为解决这些用电困扰,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村里正逐步进行电网改造,目前全村已有三分之一完成了“电改”。
像亚勇村一样,2013年以来,贵州很多偏远村寨通过一项名为“小康电”的行动计划提升了用电条件。
按照“小康电”行动计划要求,贵州着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电网电压质量提升”等工程,彻底解决农网“卡脖子”问题。
4年多来,随着供电质量不断提升,不少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花茂村的发展离不开电力条件的改善。”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村支部书记潘克刚深有感触地说,五年前,电网结构较差,供电半径长,遇到雷雨天气经常停电,难以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南方电网贵州公司遵义供电局在推进“小康电”过程中,在花茂村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4.73千米、改造低压电路21.98千米,并新配备了4台变压器,供电可靠性和质量大幅提升。
“我家现在一个月的用电量,相当于以前一个村民组100多户的用电量。”花茂村致富带头人王治强说,他现在开着农家乐,大型炊具一应俱全,完全不用担心电力供应问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母先才是花茂村的土陶制作传承人,祖辈靠烧煤或木柴来烧制土陶。2016年,他购买了一台电窑炉,再也不用烧煤、烧柴了。
“以前用煤窑,火力不均,经常出现次品。”母先才说,现在用电窑炉,不但烧制均匀,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
潘克刚介绍说,有了电力的坚实保障,近两年来花茂村新增农家乐20多家、特色小吃店20多家,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已成为花茂村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4万元。
据南方电网贵州公司统计,自2013年以来,“小康电”项目已累计投资155亿元,建成输电线路5.1万多公里,新建及改造变电站260座,新增配变1.97万台,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652个。相关项目覆盖了全省1.2万个行政村,1270多万群众受益。
2016年底,贵州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65%,比2012年提高0.138个百分点;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比2012年减少12小时。
按照“小康电”行动规划,到2020年贵州将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建成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农村电网,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