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体育场荒废事件频现 公众拷问到底谁在败家

2012年11月30日 09:14:1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拷问!到底是谁在败家

  近年来,频繁出现体育场或荒废或拆除,到底是谁在败家?

  “面子工程”造就“一次性”体育场。现在不少体育场馆变成了城市的奢侈品,成了面子工程,而不是考虑市民健身或者使用起来方便与否,不少体育中心往往都建在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

  另外,大型体育中心的建设费用巨大,其维护费用用也十分惊人。国内体育赛事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曾向记者介绍,在高质量和职业化赛事资源匮乏、体育竞赛产业尚处于起步的中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型体育中心。这些大型体育中心在完成了大型赛事或面子工程的使命之后,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很难满足百姓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因为国内高质量赛事资源匮乏,这些场馆很难真正物尽其用,最终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此外,体育场馆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历史的发展。像英国的温布尔登网球场,法国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场,以及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特拉福德球场,场场爆满的伯纳乌球场,它们都寄托了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情感。反观“五里河”、“大田湾”,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体育圣地却很难生存。

  1989年,辽宁队在五里河体育场赢得了亚俱杯冠军,这是中国男足历史上的第一个亚洲冠军。2001年,中国足球队在五里河体育场历史性地首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这也让“五里河”的名字已经在全国、甚至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即便如此,它也难逃厄运。在听闻此事时,米卢还曾批评中国人不够尊重历史。

  反思!怎避免悲剧重演

  国际象棋棋后谢军曾说过,“体育场馆不应当成为城市的奢侈品,应该让它良性循环,我们要用它来服务老百姓。”那么要如何解决体育设施浪费与全民健身资源不足的矛盾呢?

  应该减少不必要场馆建设数量。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原司长史康成指出,“目前国内全国性的运动会有好几项,而且这几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赛事也不少。为举办这些赛事,各地修建了不少场馆。从总体来看,大型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不太好。要不要办这么多的运动会?怎么办得更规范些?这都需要反思,而且需要提上日程。”

  体育资源的配置要从运营管理和服务理念上综合考虑。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建议,一方面公共设施建设程序立法要更加细致,在建设大型体育设施之前多听取民意,合理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在保护设施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借鉴体育发达国家经验提升体育职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大型体育设施运营水平,同时转变服务理念,更多地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多建设一些便民利民的小型体育设施。

  在场馆建设和服务理念的结合上,伦敦奥运是个极好的榜样。今夏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上采用了一种更务实的策略。伦敦奥运会仅新建6座永久性体育场馆,其中主场馆“伦敦碗”和自行车场馆均将在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改造为社区性体育场馆。

  “伦敦碗”的座位数将从现在的8万个减少到6000个,成为伦敦东区的一座社区体育场。在缩小规模和社区化之后,体育场馆会失去其原有的宏大气势,但它的利用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达到真正让老百姓受益的目的。伦敦奥运会的场馆无论是灵活拆卸的特点,还是选址上注重对相对贫穷的伦敦东区公共设施的完善与提升,都是配置体育资源的优秀典范。(金鹏飞)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 编辑: 姚润萍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