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西马哨所:山村里的“兵老师”

2015年01月08日 09:52:29 来源: 新华网

    说到“兵老师”,六道沟镇东马村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停。西马哨所官兵11年来不间断地担任“兵老师”,为山村小学的孩子教了一年又一年的课。

    2003年,在这个远离内地的小山村,来了一支“大部队”。村民们奔走相告,像见到了天外来客一般,都争相到执勤点大门外观看,看官兵们干练利索的作风,看那些虽然简陋但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看他们虽然着装朴素但严整的军容风纪。

    “父老乡亲们,我们是解放军边防部队,主要任务是负责管控边境,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随时可以说……”时任哨所排长李迎鑫带执勤组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当他们走到最后一户人家时,被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住了,循声找去,只见两间破旧的房屋,屋檐上瓦片掉落了不少,木制的窗棂上只有最下面一排是完整的玻璃窗,其余的因为破损而用报纸粘糊。

    透过玻璃窗,室内是普通教室的布局,但教学用桌椅已经破旧不堪,讲台上一位年迈的老师,台下十多名孩子,年龄从六岁到十几岁不等,正在聚精会神地朗读唐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们稚嫩的脸庞是那么认真,期盼的眼神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

    李排长被这场景震撼了,他与执勤人员推门而入,与老师攀谈起来,得知受条件限制,东马村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在一个教室上课,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还一直没有开英语课。许多想学英语的孩子,只能捧着课本发愁。

    回到哨所,官兵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孩子们的将来怎么办?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怎么才能让这群孩子和城里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呢?东马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了战士们训练间隙、业余时间议论的话题,也同时让这群当兵的人陷入了沉思……百年大计,教育第一。

    想着那些期待的眼神,想着那些渴求的目光,哨所具有中专文凭的战士欧阳晃荣联想到了自己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上不起学的经历,想到了自己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的酸楚。于是,他产生了承担这所小学编外英语教师的念头,并向排长做了汇报。他的想法跟排长一拍即合。从此,在东马村小学的讲台上,多了一个绿色的身影,他负责五六年级的英语课。

    2004年10月,由于任务需要,哨所官兵从东马村搬到了十多公里外的西马村。同时,由于西马村小学也没有英语教师,这样他们又承担了西马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两村相隔10多公里的山路,为了保证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欧阳晃荣每天靠徒步在十公里的乡村公路上来回奔波,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学校师生看在眼里,哨所官兵急在心上。三伏盛夏,欧阳晃荣顶着炎炎烈日走到学校时,小朋友们会用从家里带来的手帕拭去老师额头的汗水;寒冬腊月,当他顶风冒雪回到哨所时,战友们纷纷走上去帮他拍打身上的雪花……这让欧阳晃荣感动不已。团首长得知情况后,专门为“兵老师”欧阳晃荣买了一辆自行车。当自行车送到哨所时,欧阳晃荣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因为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是一件具有巨大意义的事。心里又多了一份信心和责任。

    2004年底,欧阳晃荣面临退役,由于新兵还没有下连,由谁来接替欧阳晃荣的教鞭,成为哨所官兵心中着急的一件事。当时,哨所战士中会几句常用英语的不少,但真正能承担起教学任务的却没有,怎么办?

    “哨所必须把兵老师的教鞭接力下去,不能让山村娃娃们希望破灭啊。”刚从洛阳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哨所任排长的张岩毅然接过了教鞭。但连队党支部明白,边防排长责任重大、需要操心的事太多,这并不是长远之计。从那以后,连队有意将文化学历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战士分到该哨所,作为兵老师的接班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年开春,刚下连的新战士姜波接过了张排长的教鞭,这一接,就是两年。2006年底,江波服役期满,新任排长肖志岩又暂时接过了教鞭,直到新兵下连,哈尔滨大学在校大学生新兵唐亮分到该哨所,他又担负起了兵老师的教学任务……

    此后,陆永佳、郑维双、朱家瑞先后担任“兵老师”,现任“兵老师”是左国建。2007年,东马小学和西马小学被合并到八道沟镇明德中心学校后,东马小学仅留下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数量也由当初的二十多人减少到目前的四人,虽然学校人员减少,但“兵老师”制度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哨所官兵始终坚持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晃十年过去了,哨所的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乡村兵老师义务为学生上课的任务却一直坚持着。正像连队指导员郑长录所说:“不管学校怎么变、学生有多少,哪怕还剩1个学生,只要连队在,哨所在,‘兵老师’就会永远存在。”(黄烁)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7356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