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跨国家庭父母语言不通 5岁男孩当上“翻译官”

2014年07月24日 11:04:48 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

  “垃圾袋”爸爸的家庭教育

  在中牟,每次外出,贝恩德总会带上一个垃圾袋,路上看到垃圾他就会弯腰捡起,走一路捡一路。为此,两个儿子给他起了个绰号“垃圾袋”。他引以为荣,“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污染有关,我们要爱护身边的环境卫生,随手捡垃圾是我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德国养成的习惯。”现在,他的两个儿子受他影响,每次出去也会带个垃圾袋。

  对儿子的教育,妻子杨新英几乎没参与,都由丈夫贝恩德负责。在她眼里,丈夫对孩子的教育胜过许多中国家长。贝恩德教育儿子的方式是典型的西方教育,让孩子尽情地玩。“每次外出,他总会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说去哪里,他就带着他们去哪里,从小就教会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大儿子杨德华画画得漂亮,看到哥哥画的画,4岁的杨乐乐也拿起画笔涂鸦,每次当二儿子拿着自己的画要贝恩德评比时,他从来没有说过儿子的画画得不好,他说的都是鼓励的话。

  杨德华的老师王玲告诉记者,在学校,杨德华与别的孩子有很大不同,“他总是很活泼,喜欢动来动去,大声说话。”

  每天早上5点多,贝恩德就会起床,他先是把饭做好,7点左右,把两个儿子叫醒,一块儿吃饭。然后,带着二儿子把大儿子送到学校。当问到是否怀念德国的生活时,他说在中国挺好,有妻有子,很幸福,他想永远待下去。每天下午,儿子杨德华放学回家,总会把在学校学到的汉字教给爸爸贝恩德。(中牟播报 刘客白 通讯员 孙冰茹 文/图)

   上一页 1 2 3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6792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