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跨国家庭父母语言不通 5岁男孩当上“翻译官”

2014年07月24日 11:04:48 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

  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分工

  与贝恩德恋爱的那段时光,是杨新英最美好的日子。那时,贝恩德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她每月近1000元,两人生活充裕。每天,她总会收到贝恩德买给她的鲜花。

  与贝恩德逛街,遇到好看的衣服,她只要多看一眼,第二天,贝恩德就把衣服买了回去。杨新英说:“那时的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08年8月份,59岁的贝恩德被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之后,两人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年底,他们回到中牟结了婚,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拍婚纱照。随后儿子杨德华出生了,贝恩德四处找工作,由于语言障碍与年龄偏大,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收留他。

  一个又一个的压力接踵而来,为了承担起家里的经济收入,杨新英去冷库公司剥蒜。一个小时6块钱,一天下来,能挣50多块钱。

  同在冷库做过工人的王玲记得,杨新英干活很卖力,别人一天干8个小时,她有时候会干10个小时,甚至更多。“为了不耽误一点儿时间,需要去厕所时,她憋着,一直到下班。”

  杨新英挣钱养家,贝恩德就在家照顾孩子。2010年,他们的二儿子杨乐乐出生,这无疑又给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添加了负担。

  杨新英什么活儿都干,去浴池搓背、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搬运工等,都是力气活儿。很多人问过她,后悔不后悔,她说,路是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走下去。

  不过,很多时候,杨新英觉得自己很幸福。结婚7年以来,贝恩德没让她洗过一次衣服、做过一次饭。贝恩德会做很多家常菜,鱼香肉丝、红烧茄子等,都是她爱吃的。

  每次她外出回家,贝恩德就会把饭菜端到她跟前。“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忘掉了,觉得贝恩德为这个家庭付出的比我要多。”杨新英说。

  说三国语言的四口之家

  由于母语的不同,一起生活7年,杨新英、贝恩德夫妇两人的交流还存在着一些困难。贝恩德在中国已有8年的光阴,由于他没有系统地学习汉语,仅会说一些简单语句。

  两人起初接触,贝恩德仅会几句简单的汉语,两人经常用手势,每天能对上的话不超过十句。为此,会说德语和英语两国语言的贝恩德开始教杨新英学一些英语,他把英语单词写在本子上,教杨新英认识,时间长了,杨新英也会说一些。

  去年8月份,他们的大儿子杨德华发高烧,当时杨新英远在平顶山,贝恩德一个人在家,当他抱着儿子到医院时,医生听不懂他的话。

  不懂汉语,给贝恩德在中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外出买东西,他不能用汉语砍价;坐车,他不能说出自己的目的地。

  大儿子杨德华5岁的时候,贝恩德就开始教儿子一些德语、英语,他们的儿子很聪明,学得很快,“一个英语单词,读上不到10遍,就能记住”。

  杨新英与孩子们的交流多用汉语,与丈夫贝恩德交流用英语,而儿子与父亲贝恩德交流用英语或德语。很多时候,她与丈夫交流,彼此无法沟通,儿子就是他们的翻译官。

  为了名字的统一,在这个家里,杨新英与丈夫被叫为妈妈、爸爸,两个儿子,大的叫哥哥,小的叫弟弟,这些就是他们的名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6792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