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举办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
2018年07月24日 13:04:0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面对危险 我们选择义无返顾

    我从事国土资源领域报道工作已经21年,回望来时路,“新闻记者”4个字一直让我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我非常感谢我的职业,它给予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国土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滋养着我。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故事,同样来自于这个系统里那一群可亲、可敬的人。

    6月是川西高原最美的季节,那树影泛起光晕的闪烁,那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的影像,那一望无际的绿色中牛羊、马群的踪迹,那金黄色的麦田里收割庄稼的人影攒动,还有那半山腰上点点的藏式院落醒目而且斑斓。如果没有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滑坡,一切原该如此美好。然而,就在2017年6月24日5时45分,时间停滞了,短短的100秒,约1800万立方米的特大滑坡体从山顶呼啸着冲向山脚,将整个村子吞没,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紧接着一个命题被抛出,如此大方量的滑坡,会不会有产生二次滑坡的风险,紧张的气氛从媒体向公众弥漫开来。

    “到滑坡现场去!到茂县去!”心中一个声音在拼命地呐喊。

    19时,我终于跟随国土资源部应急办专家向新磨村挺进。从成都到茂县,都汶高速是必经之路,这条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也被称为生命线。平时异常繁忙的都汶高速在今夜显得格外安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家们的焦急万分,他们不断地拨打着前方的电话,并从时断时续的通话中尽可能多获取消息,以便尽快会诊灾害。对有可能会发生的二次滑坡,谁也没有更多地提起。

    此前,四川国土资源厅领导已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省内各地勘单位的专业技术力量一起汇向叠溪。时间就是生命,前往灾区的路上,我们不敢有须臾停留。然而,23公里,1个半小时,数字显示着艰难。

    25日一早,我们终于到达了新磨村。曾经美丽的小山村已经荡然无存,巨大的滑坡体呈扇形将村组埋没、将道路埋没、将河道埋没。滚石累累,人在随处可见的巨石面前,小若蚁丸。顶着二次滑坡的危险,河道边、山坡上,地质队员们正对现场搜救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强化监测预警;新磨村周边类似地区,地质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地毯式”作业搜寻潜在的风险;应急指挥部里,面对着一张张实时无人机航拍影像图,地质专家们认真的测算、分析,一切都是那样的紧张而有序。“1800万立方米,滑坡体高差1250米,平面滑动距离2250米。”经过现场踏勘和反复测算,专家们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案。

    6月26日,10名地质专家顶着随时可能滚落的碎石,历经13个小时艰难地攀上了滑坡体顶端,踏勘排查,打消了二次滑坡的疑云。赵忠文是专家组成员之一,采访中我问他说,你会害怕吗?他说,会呀,但是怕就不去吗?这就是责任的力量!地质灾害防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用忠诚履职扛起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用血肉之躯拼死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当我们在选择这个职业时,就应该清楚这个职业必须接受和承担的一切,它不仅仅是经历光鲜荣耀的场面,也包括必须面对危险、面对困难,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勇气与担当。防灾减灾没有休止符,国土资源记者工作也没有,我将会和他们一样,义无返顾,一直在路上。(中国自然资源报驻四川记者站记者赵蕾)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李洪雷 张爽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344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