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津电视台记者组组长陈国望:用新闻的武器推动社会进步
2010年11月09日 10:27:5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11月8日,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天津电视台记者组组长陈国望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摄

    主持人:您拍摄的揭露性报道《果冻虾》、《工程土洒漏相关部门治理不力》、《小区物业撤出之后》等报道都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职能部门积极跟进解决。请您谈谈对新闻工作者运用新闻报道服务百姓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认识。

    陈国望:我们说新闻是舆论的武器,其实新闻对我们记者来说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武器。我们站在这个岗位上,有这种职责能够深入到第一线,也能够深入一些问题的本质,把问题暴露出来,我们的暴露不仅仅是为了挑剔,而是为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记者应该守望公平正义,把这些事情做好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耀。

    主持人:据我了解,2001年5月,天津选派第三批援藏干部。您刚刚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就主动请缨申请赴藏,被安排到西藏昌都地区电视台。请您谈谈是什么精神或力量在支撑您这样勇往直前,您又是如何处理好新闻事业与家庭和谐之间的关系?

    陈国望:我做这个选择是很难的,当时我坐在大楼的楼梯里面两个多小时,因为我需要自己做一个重大的决定,两个小时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决定去报名。家庭、未来我都想了很多,最后我说服了自己,做出最后决定的关键是西藏吸引着我,那个地方可能有很多我和观众未知的东西,所以我申请要去拍新闻、做片子,领导最后还是被我说服了。

    主持人:当时您有没有想过,也有拍不到好片子的可能?

    陈国望:这是一种感觉,当然这种感觉也是准确的。我感觉西藏是祖国比较偏远的地方,但是到了西藏以后就会感觉昌都是西藏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当地电视台的新闻就是每周一、三、五有,其他时间都没有。昌都到各个县的路都是土路,电视台的新闻其他各个县也看不到。这种状态就给我一个空间和机遇,因为你做的很多事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替当地申请国家旅游局的专题片等等都是我来做的,而且带动了当地一些编辑记者一起进步。自身价值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持人:您离开昌都时,昌都电视台有哪些改观?陈国望:2003年,昌都电视台已经实现了《昌都新闻》在11个县当日播出,解决了多数昌都人看不到昌都台的尴尬。我们是利用昌都刚开通的网络,建设了一个传输系统。后来,又实现了昌都电视台到西藏电视台的远程传输,结束了靠航班或汽车捎磁带的历史。

    主持人:您刚才说您做的很多事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那么是不是您也吃了许多别人没吃过的苦呢?

    陈国望:是的,晴天的时候山上要往下掉石头,雨天的时候更要掉石头,还会有泥石流,下雪的时候会封路,包括我去可可西里,我们也随时受到那里路况的限制,也会有危险,不同的是昌都的路随时可能发生险情。有一次我去采访,都是土路,由于下雨,5条河流的木头桥都被冲毁了,车必须要从河水里面开过去,海拔4000多米,特别危险,由于天色已晚,无法通过,也无法留宿,大家决定连夜往回走,当时水流特别湍急,小石头都已经被冲走了,车一下子就熄了火,水也没过了大家的脚面,当时没有人说话,等这个车最后再起动的时候,上了岸就觉得又活了一回。这种危险你不碰到,是不会想象得到的。

    主持人:您从西藏回来以后,创办的《都市报道60分》栏目在天津家喻户晓,栏目收视率高达15%,在天津地区能看到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排名第一,成为国内知名的电视新闻栏目,您认为这个栏目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陈国望:说创办不准确,因为我进入天津电视台以后,正好直接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直播,当时做编辑组长,后来做记者组长,再后来做制片人,一直和这个节目一起成长壮大,这个《都市报道60分》是天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当时已经达到了15、16个点。这档节目除了“三贴近”,还能够反映百姓的呼声,有一个和观众的契合点,那就是不仅仅曝光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主持人:《都市报道60分》是一个高质量的栏目,能给我们谈谈在提升新闻作品质量方面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吗?

    陈国望:我们年轻的记者都是有激情的,一定要一直保持这种激情,每做一个片子都有一种成就感,就是再做片子的时候能否比过去做的好呢,如果能坚持这样的态度,一定会做出好的新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国全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