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热点聚焦
80后优秀新闻工作者:牢记记者责任 与时代共成长
2009年11月12日 16:30:12  来源: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广西日报周仕兴:感恩是不竭的动力

周仕兴事迹简介及获奖作品

    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第5年,我收获了第4个中国新闻奖,破格评上了副高职称。在第10个记者节到来之际,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涉业未深的"80后"年轻记者,我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便有所收获,实乃幸甚。每每回望走过的点滴,心中总会涌动无以言表的感激--我深知自己付出的太少,而得到的太多。这应该感谢我工作的广西日报社的领导及同事们。

采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农村养猪场采访

    用心著文章

    记者是令我一生神往的职业。从初中开始发表作品,高中时被鲁迅文学院录首届少年作家班录取。大学期间,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积极参与新闻实践,从大二开始任原《广西政法报》专栏作者,靠稿费完成了学业。毕业时,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青年文摘》等15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并偶有获奖。

    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后,我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努力钻研新闻业务,5年间采写消息、通讯、评论等各种新闻作品1300多篇,有数十篇作品荣获各级奖励。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始终牢记作为党报记者的责任,用手中的笔,积极、忠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人民疾苦鼓与呼,采写了一批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作品:

    《一位异国友人的苗山涅槃》,报道了法国女士方芳10年坚守广西苗山助贫困女童入学,最终在意外火灾中罹难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山谷传音报民生》(通讯,获第1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以平实的笔法,报道了普通农民杨万宗义办广播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感动无数壮乡儿女。文章刊发后,类似"杨万宗广播室"的"大喇叭"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热爱生命的,举起手来!" 》(通讯,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在讴歌残疾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反思极少数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震撼心灵,引人深思。文章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主人公也因此成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促进其成功就业。

    《爱,托起希望翅膀》(通讯,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弘扬了爱心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并由此掀起为期两年的资助贫困生热潮,为广西贫困生上大学"一个不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陪着孩子长大》(通讯,获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在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初,及时树立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典范,主人公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教子有方"专家。

    通讯《让恩德种子在童心中发芽》跳出传统写作模式,深刻剖析儿歌匮乏给少年儿童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深受家长和师生好评,获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和广西新闻奖……

    历练倍珍惜

    战役性报道,是锻炼记者成长成才的舞台。几年来,我多次参与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报社组织的重大战役性或典型报道,在实战中锻炼提升了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2005年,广西实施3年的"东巴凤大会战"接近尾声,报社拟推出一系列战役性报道,社委决定遴选几位业务能力强的资深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作为新人,我有幸参与其中。

    在东巴凤三县10多天的采访中,我虚心聆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单独采写了《希望圣火正燃烧》和《舞动思想的杠杆》两篇反映大会战成果的文章。

    文章尚未发表,便被报社副总编辑把名字隐去,当作范文供记者站业务交流。文章刊发后,极大地激励了东巴凤三县干群的斗志,均被评为报社好稿。

    2006年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推出"建设和谐社会"典型人物阮文凭。面对已多次炒旧饭的同题作文,我反复思考,独辟蹊径,通过体验式采访,精心写成通讯《折翅亦做凌云雁》,并执笔采写评论员文章《建设和谐社会的典范》。

    典型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新闻阅评》发文表扬,时任国务委员、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作出重要批示,继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与此同时,在本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妇女报》刊发我的作品《"热爱生命的,举起手来!"》,亦同获三等奖。是当年全国唯一两件作品同时获奖的记者。

    作为教育线记者,我的报道不囿于教育领域。5年来,我多次被抽调参加各类大型系列报道,如"东巴凤大会战"、"关注农村教育"、"八一建军节典型"、"爱心圆梦,自强奋进"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06年8月,全区消防系统欲推出典型人物杨盛福和黄钦华,我到消防战士生活战斗的地方进行10多天的体验式采访,分别写出2篇头版头条通讯,并推出了故事专版和报告文学,创新典型报道新模式,受到领导好评,文章亦被评为好稿。5年间,我参与或负责类似此类"线外"重大典型报道20次以上。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袭击八桂大地,一次难得的实战机会考验着新闻记者。春节前夕,正欲归家的我主动放弃过年,随采访团赶往桂北重灾区采访。

    在灾区期间,我冒着艰难险阻,奔走在雪灾一线,搜集了大量一手宝贵资料,于新年除夕完成了头条通讯《"有党组织在就有无穷力量"》,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携手抗击冰冻灾害的感人风采。该文不仅受到自治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还荣获了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南省区党报好新闻二等奖。

采访基层电大建设

我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便有所收获,实乃幸甚

    策划出精彩

    衡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看其新闻采写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有组织和策划战役性系列报道的能力。在新闻实践中,我注重加强锻炼,力争做到"前方作战"能力与"后方策划"技巧两翼齐飞。

    2006年8月,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被抽调于第一时间奔赴都安山区采访,连夜赶出有深度和新意的报道《穷,不坠青云之志》,获全票通过评为报社内部好稿。

    随后,我参与组织策划推出"大家都来关注贫困生入学"系列报道及专版报道,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贫困生入学的热潮。9月,贫困生入学后,我又只身奔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追踪采访他们进校后的生活学习情况,在一版推出"放心,孩子在前行"栏目,写出一系列好稿,其中与头篇文章遥相呼应的通讯《爱,托起希望翅膀》获2006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在抓紧业务的同时,我时刻注意理论学习,深入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严格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我想,每个记者肯定都有自己的燃烧点,而对于我,记者这个职业最让我神往,让我一直停不下脚步的是它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正是这样一颗颗心灵,让我领悟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民族的灵魂。

    我深深地感恩党报记者这一份工作。它让我领悟了太多人生的意义;它让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朝向前进的方向;它让我有了一生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我将继续努力!(广西日报 周仕兴)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金铃(实习)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