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跨越大洋——中拉经贸互联新生态之一:双转型下的利益交汇

2014年07月17日 15:18:13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赵晖)跨越浩瀚大洋,分处地球东西。中国与拉美虽山遥水远但很早就有经济联系。近10年间,双边贸易额从100多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中拉更携手共渡难关。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为拉美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拉美则成为中国能源和粮食的重要来源地。如今,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变化和自身调整,中拉不约而同地进入经济转型的新时空。改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拉贸易在结构上的互补,表明双方具有错位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各自转型的历史机遇期,找准新的利益契合点,将成为双方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关键。

    首先,中拉的优势互补体现在产业结构的错位布局上。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拉美国家积极谋求转变初级产品出口模式,重新回归制造业,这与中国消化过剩产能的转型方向有很高衔接度。一方面,中国具有拉美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产能过剩行业也可以借机到拉美投资设厂,并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和协同能力。

    在中石油、中石化、中铝、五矿、宝钢等大型国企加大对拉美资源类项目投资的同时,长城、奇瑞、格力、江淮、哈飞、三一重工等国内制造业品牌纷纷“落户”拉美。如今,中拉经贸合作已逐步由贸易主导转向贸易和投资并重。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拉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830多亿美元。

    联合国拉加经委会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认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把与中国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加深与中国贸易伙伴关系作为战略目标,积极融入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价值链,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其次,中拉的优势互补体现在资本的供需差异上。拉美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拉美改革的又一大目标,但资金缺口巨大。中国雄厚的资本可以在拉美大显身手。这既能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又能让更多的工程企业和基建设备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2010年底,中国国家电网宣布向巴西投资9.89亿美元,用于7条输电线路投资和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将拥有输电线30年经营特许权。中铁、中国港湾、中水电、葛洲坝、华为、中兴等企业也纷纷在拉美参与铁路网、公路网、水电站、住房、通信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国际关系专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说,拉美许多国家都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短缺的发展问题,而中国拥有大量的经验和资本,可以给拉美提供更多帮助。

    再次,中拉的优势互补体现在金融合作的共识上。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让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全球金融体系的缺陷和风险。随着中拉贸易额不断扩大,减少美元结算、进行本国货币互换等成为中拉之间开展金融合作的第一步。

    最后,中拉的优势互补还体现在贸易的多样性上。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推动出口、投资、消费协调发展。这对希冀增加出口多样性、推动中拉贸易平衡的拉美国家而言是机遇。拉美的肉类、奶制品、红酒、水果、保健品都可以成为扩大对华出口的不错选择。

    道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中国和拉美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代表着新兴市场力量,拥有共同的发展诉求。双方在各自转型下的携手合作,必将谱写出“南南合作”的新篇章。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00111166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