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四川大凉山十个彝族村“深层次扶贫”蹲点调查

2016年12月27日 10:05:36 来源: 半月谈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02212

  昭觉县文字村村民俄木古作,家门口就是鸡舍,猪圈也在院内,院中有轻微的粪便味。

  昭觉县文字村村民俄木古作,住的是石头房子,用石头垒的猪圈、牛圈,距离人居住的地方五六米远,算是分得比较开了。但鸡圈就在家门口,院内仍有轻微的粪便味。

  昭觉县文字村原村主任吉木约哈家,门口3米多远有一间低矮的小猪圈和猪洞。

  半月谈记者7年前去过文字村原村主任吉木约哈家,这次再来感觉变化不大。门口约3米远有一间低矮的小猪圈,开了两个小门洞,外面一头大母猪在觅食,到处有猪粪的痕迹,老远就能闻到猪粪味。

  记者这次在昭觉县文字村一位村干部家中采访,仍然是席地吃饭,没有桌椅、没有碗筷,只有一把汤匙大家共用。坨坨肉和荞面馍,只能用手抓。

  这算比较干净的。在普格县东山乡李家坪村阿打日哈家,记者一进院门就能嗅到刺鼻的马粪味。他家养了两匹马,拴在距房门口旁边约3米处,半个院坝都是马粪池和厚厚的马粪。

  美姑县拉马阿觉乡马依村,是记者两年来第3次到访的村子。去年3月,村民尔日书家昏暗的房间内,左边拴着牛马,右边两张破烂不堪的床上睡人。这次牛羊已搬到了家门口的空地上,还搭建起了简易的圈舍。乡长李依轮告诉记者,全村48户贫困户都纳入了彝家新寨建设,春节前都能入住新房。家家户户都将有单独的圈舍和卫生间。

  金阳县依达乡保尔村贫困户住进彝家新寨。

  金阳县依达乡保尔村贫困户房屋的旧址,如今只有土墙墙体。

  半月谈记者在凉山州看到的最漂亮村庄,是金阳县依达乡保尔村,家家住新房、盖琉璃瓦、用太阳能,在阳光下十分耀眼。村支书阿米而朴介绍,过去207户全部是土坯房,人畜混居,自从纳入全州第三批“彝家新寨”建设后,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房。

  由于是错层式建筑,分层而居,楼下住牲畜,楼上是居室和人活动的院坝,人畜彻底分开了,楼上既看不到牲畜和圈舍,也嗅不到味儿。

  说起今年脱贫,金阳县保尔村阿米木体喜不自禁地说:“爸爸妈妈都给不了我的房子,党和政府给我修好了,共产党比爸爸妈妈还亲。”(图片来源:半月谈)

  金阳县保尔村贫困户阿米木体如数家珍地介绍她的新房和电器设备,说洗衣服再不用手洗了。

  一步跨千年的艰难嬗变

  早在1992年1月,凉山州委州政府就启动“形象扶贫”,内容是搞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惯。

  其中,个人卫生的任务是“做到一人一盆一毛巾,勤洗脸、手、脚和头,勤洗衣被”“创造条件,置备刷牙工具,清洁卫生”,环境卫生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居住条件,搬走门前一堆粪,人畜分居……

  经过24年努力,变化巨大。但是让村民彻底养成好习惯依然任重道远。

  金阳县依达乡保尔村第一书记蔡白姑惹告诉记者:“不能说彝族群众不讲卫生。过去是因为没有条件,政府引导力度也不够。”

  普格县卫计局干部阿金日布直言:“‘五洗’工程是移风易俗、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高山上群众修不起厕所,买不起太阳能热水器。要全部实现‘五洗’还很困难,即使加大宣传,小手牵大手,两三年也达不到。因为用水、烧水条件达不到。”

  普格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安里色解释:“之前人畜之所以混居,一是因为高山上很冷,牛睡在外面,会冻死。二是因为他们很贫困,修不起牲畜圈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019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