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从民生冷暖看“美丽中国”

2012年11月14日 08:04:07
来源: 四川日报
【字号: 】【打印
【纠错】

  看到返迁居民的一张张笑脸最幸福

  报告原音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工程点击

  资阳九曲河综合治理工程:沿线改造37个城中村、67个棚户区,2000多户居民、60多户企业和谐安置。资阳老城区告别脏乱差,再现“水在城中走、城在水中游”。

  攀枝花棚户区改造工程:两万多户原本住在灰大、噪音大、交通不便棚户区的群众,搬进宽敞明亮、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小区。

  3年多前的一道民生考题,令资阳市委书记李佳代表记忆犹新。

  那是一道选择题。

  如何“拯救”穿资阳城而过,污水横流的九曲河?李佳有两个选项,对九曲河沿线进行综合治理,但仅对城区12.5公里河段进行治理就需资金逾10亿元。因此有人提出第二个选项——干脆再建一座新城。李佳的选择是前者。

  3年后,李佳带来了九曲河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好消息:沿线改造37个城中村、67个棚户区,2000多户居民、60多户企业和谐安置。资阳老城区告别脏乱差,再现“水在城中走、城在水中游”的亲水景观。对十八大报告的深入学习和讨论,让她再次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资阳,“民生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九曲河沿线综合治理工程就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化。李佳说,资阳的百姓有期盼,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群众的期盼。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服务于群众的期盼。

  “过去的三年是否是最艰苦的三年?”记者问。“不,这是最幸福的三年”,李佳说,今年10月,看到第一批九曲河沿线返迁居民的一张张笑脸,听到他们住进“江景房”的幸福感叹,那个时候最幸福。

  和李佳一样感到幸福的还有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代表。

  攀枝花是典型的先有产业后有城镇的城市。一批产业工人居住生活在条件极差的简易平房及“干打垒”房屋,逐渐形成具有严重安全隐患、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棚户区。

  “这批曾经为攀枝花改革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产业工人,却很长时间没有同步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这话时,刘成鸣的眼角有些湿润。

  变化始自2009年,攀枝花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到现在已完成21200余户棚户区改造任务,余下的3500户今年底前可完成。

  也有两笔账,摆在刘成鸣面前——

  相对攀枝花这个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仅70亿元的三线城市来说,20多亿元的改造建设资金可谓是大手笔、大投入,对全市的压力也大;对老百姓而言,带来的是生活条件大改善,生活品质大提升,但付出成本却不大,宽敞明亮、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小区,老百姓自己只需一平方米出800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攀枝花正在补齐短板。”两笔账如何权衡,刘成鸣心中早就有杆秤。

  李佳和刘成鸣还在不约而同地算另一笔大账。无论是九曲河沿线综合治理,还是攀枝花棚户区改造,受益的远不止工程直接涉及的群众,它将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为产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而发展的成果又反过来将惠及更多的群众。(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 编辑: 丁峰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