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踏上改革强军新征程

2016年07月12日 20:10:31 来源: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题:踏上改革强军新征程

    樊永强、丁雅涵、马永生

    作为“红军部队新长征”大型主题宣传报道活动的第一站,记者日前来到“军旗升起、军魂发源”的地方——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采访。

    迈入营区大门,正值全师官兵——从师团领导到普通一兵无一例外,正在参加中部战区陆军基础训练摸底考核,营区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练兵备战的浓厚氛围。

    作为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素有“铁军”美誉的这个师,从大刀、梭镖到“汉阳造”,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信息化……一次次转型,一次次跨越,“铁军”都走在了全军的排头,为陆军建设发展探索开路。

    穿过战火硝烟,跨过历史长河,今天这支英雄的部队再次站在了改革强军的时代潮头。短短几天的耳闻目染和亲密接触,记者深切感悟到了“铁军”师转型发展的新风采。

    面对改制换装,勇当陆军转型发展“先遣队”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军事变革激荡的年代,也是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的起步年代。从成立那天起就“当先锋、打斗阵”的这个师,在这场对中国军队影响巨大的变革中,当仁不让地担起了“探路者”和“先遣队”。

    1997年6月22日,这个师“叶挺独立团”的营区像过节一样热闹喜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官兵欢呼,36辆国产最先进的轮式步战车雄壮地开进了营区。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这个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装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从此揭开了由传统步兵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的大幕。

    欢呼过后,摆在“铁军”官兵面前的却是一个个“拦路虎”:一无人才,二无教材,也没有先例可循,对于都是“老步兵”的团、营、连三级主官来说,不仅玩不转这些“新玩意儿”,而且训练场上“洋相”百出。

    有的营连干部在战术推演中,把新型步战车配置在无法发挥火力的位置,有的在演练中把新型步战车停在阵地前,全班下车步行发起冲击,甚至有的还把步战车当作运输车拉物资……

    “没有新装备盼新装备,有了新装备怕新装备”,成了当时许多干部的真实写照,师长霍建刚告诉记者,用传统步兵的思维马达,无法驱动由摩托化向机械化、信息化跨越的雄狮劲旅,必须拿出当年“强渡大渡河”“奇袭腊子口”的决心和勇气,进行脱胎换骨的重塑。

    不久,一场“头脑风暴”劲吹。全师上下围绕“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能力素质”展开讨论,不断强化官兵的机械化、信息化意识,师党委提出“不换脑子就换人”。

    一位为团队夺得过20多枚金牌的连长,三进新装备训练班还是过不了关,被确定转业。团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半天才抬起头说:“我是真舍不得离开部队啊,将来一旦有战事,一声召唤,我马上回来。”就这样,在“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的“叶挺独立团”,全团近一半的连长挥泪告别了军营,四分之一的团领导黯然卸下了戎装。

    转型,把全师官兵逼上了一条重塑之路。

    为了理清转型建设思路,师党委分头下去搞调研,制定出《新装备训练三年规划》,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抓分队、三年整团形成战斗力”的工作思路,采取以观念更新适应新装备训练,用整体育才支撑新装备训练,靠创新训法、实现人装结合三步走的方法,使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保障力。

    没有人才,这个师就把新装备生产厂家、科研院所、装甲部队的各类人才请进铁军课堂,选派骨干到厂家、装甲部队去学。没有教材,他们就结合学习过程,编写简单实用的操作规程。没有训练模拟器材,他们就自做操纵杆和方向盘,寻找驾驶战车的感觉……

    在痴心探索中奋进前行。改制换装后的3年里,这个师官兵自己动手编写了6大类300多种教程教案,创新革新了24个专业130多种训练器材,总结出了“分层次打基础、逐级递进合成”的训练路子,探索制定了《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验收标准》,转型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三年磨一剑,锋芒已显露。2000年深秋,这个师砺剑中原,展开了一场加强机械化步兵团实兵实弹战术演习,军委首长称赞道:“打出了新装备的威力,打出了‘铁军’部队的作风,打出了现代步兵的风采。”

    2002年年底,总部考核验收,全师7个方面19项内容全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数十项训法战法被总部推广,编写的10多部训练教材成为全军的教范,师和所属各团全部跨入“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行列。

   1 2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139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