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空军迎来装备盛宴:三代战机数量压倒周边

2015年09月29日 09:59:20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从“肉眼”到“卫星”

  特级飞行员李秋,八一飞行表演队原队长,曾3次参与国庆阅兵,其中1984年、1999年在空中梯队,2009年是地面指挥部成员。

  “1984年和1999年,我们表演队的歼-7都是与轰-6一起飞编队,当时从两个机场起飞,为了空中会合想了很多办法。”李秋说。

  那时飞机上没有机载导航设备,地面导航也十分简陋,即使最好的歼-7战机也只靠机上两个罗盘定位。八一飞行表演队提出,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两种飞机会合困难,是否轰-6可以退出,由表演队单独组队通过天安门。

  “轰-6的师长说不行,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参阅。”李秋说,“后来采取的方法是,他们先飞到我们机场上空,低空通过,我们起飞5架跟它会合;他们再低空通过一次,我们再起飞5架会合,最后整个编队集齐,往阅兵航线飞——他们多通场几次,反正轰炸机油料多。”

  这个模式叫做“钓鱼”,保证了低气象条件下的空中会合。

  一直到1997年前后,李秋才接触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1986年美国雷鸟表演队从关岛飞到北京表演。他们走国际航线,左右偏航不允许超过3公里。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李秋说,战斗机高空高速的情况下3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0年后,第一次接触GPS的李秋,终于知道美国飞行员为何能够飞得这么精准,“有了这个,别说3公里,300米我都不会偏。”

  但1984年的这次起飞,对于只凭罗盘和双眼的李秋们来说,仍然惊险无比。“因为当日天气状况极差,刚起飞就入云,谁也看不到谁。”这次经历后来还被拍成了一部电影,叫做《强行起飞》。

  起飞难,降落更难。轰炸机群通过天安门广场后,由于北京的机场能见度太差,干脆直接飞回了山西的驻地。

  “很多飞机都没飞回之前拟定降落的地点。通信手段也是太落后,北京指挥部得一架一架找。”李秋回忆,1984年阅兵结束后,直到当天下午4点指挥部才将所有飞机的“下落”搜集完毕,确认各部队都安全返航。

  到了2009年,歼-10亮相空中阅兵场,“三代机上的机载设备、通信手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你离我多远,仪表上都看得到。”李秋感叹。

  这一年阅兵,他是地面指挥员,机场指挥部也早已换上了全电子化的指挥系统。

  “过去是靠标图员,头上戴副耳机,面前一张地图,手里夹3支彩笔,边听数据边标注。1名标图员的上限是能跟七八批飞机。”李秋说。

  现在,指挥员面前的综合信息显示器上可以轻松显示几十批飞机的行踪,“而且航线、距离、间隔、方向一目了然。”他说。

  2015年展示的新一代预警机,让李秋更为羡慕,“它可以在空中指挥整个梯队,范围更大。如果在战时,它就可以告诉飞行员去哪里最有利、哪里威胁最大,哪里飞来导弹。”

  这就是体系作战能力,“我们具备了维护国家领空安全的能力,对于我们的对手是有一定威慑力的,我们的领空安全是有保障的。”王明亮总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瑶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8278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