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全面锻造强军报国的先锋劲旅——独家对话第二炮兵某洲际导弹旅官兵代表

2015年07月28日 14:24:37 来源: 新华网

    【嘉宾简介】

    曹建中,男,汉族,河南封丘人,1973年5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1993年11月入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干事、副处长等职,现任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政治部主任,上校军衔。先后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优秀政治机关干部,被驻地市政府授予“十大见义勇为勇士”,荣立三等功4次。

    康平,男,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1977年11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1995年10月入党,大专学历,现任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班长,二级军士长。先后发射2发洲际导弹,1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标兵”、“科技练兵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华网正在为您播出的嘉宾访谈节目。近日,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推出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了让网友更好地了解这支英雄劲旅,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该旅的两位嘉宾,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强军报国的感人故事。首先介绍一下来到现场的两位嘉宾,他们是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政治部主任曹建中,曹主任欢迎您。

    曹建中:主持人好,网友们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二级军士长康平,欢迎您。

    康平:网友们你们好,我叫康平。

    主持人:再次感谢两位嘉宾能够在百忙之中做客新华网。曹主任,我知道咱们旅是我军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被誉为“东风第一枝”,历史底蕴厚重。很多网友看了媒体对咱们旅的宣传,很想深入地了解这支部队,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咱们旅的情况。

    曹建中:好的。我们旅始建于1959年7月,前身为第一地地导弹营,是我军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被誉为“东风第一枝”。组建56年来,一代代官兵始终不忘历史责任,精练苦练战略铁拳,倾心铸就大国重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官兵聚焦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从“东风第一枝”厚重历史底蕴中传承精神内核、汲取发展能量,以忠诚基因铸魂砺志,以担当精神真打实备,以严实要求锤炼作风,部队全面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先后发射数十枚多型战略导弹,48次参加执行重大任务,48次受到全国、全军和第二炮兵表彰,旅党委被评为全军先进党委,连续3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所属发射二营发射连被第二炮兵授予“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3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7个营连26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主持人:通过曹主任的介绍,相信各位网友和我一样,也都了解了咱们旅的光辉形象,更感受到了咱们旅的厚重历史。咱们旅作为作战部队,曾经成功发射第一枚地地导弹,详细情况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康平:这个我来讲吧。1963年3月,上级命令我部执行导弹发射任务,这是我部组建以来第一次发射导弹,也是作为作战部队的第一次。经过半年多的准备,1963年10月25日6时30分,随着发射连长刘宗舜一声“点火!”的口令,发射台四周喷射出绚丽的火光,导弹腾空而起,墨绿色的弹体拖着长长的火舌,垂直升空……十几分钟后,传来“导弹命中目标”的报告。整个发射场顿时沸腾了,大家忘记了一夜的辛苦,饱含激动的眼泪,相互拥抱,彼此祝贺。

    第一枚地地导弹的成功发射,当时官兵把它称为“争气弹”,开创了共和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为共和国赢得了尊严,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史上谱写了永恒的辉煌。

    主持人:从康班长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旅确实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导弹劲旅。曹主任,从最美“东风第一枝”到今天“东风第一旅”,咱们旅永葆生机、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在什么呢?

    曹建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党的绝对忠诚。50年代末,党中央、中央军委毅然决然,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第一地地导弹营应运而生,第一代砺剑人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激励斗志、鼓舞干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靠对党的无限忠诚迈出了铸就大国长剑的第一步。56年来,部队经历了移防转隶、装备换型,不管什么情况,党指向哪里就开赴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没有一人思想抛锚、没有一次行动迟疑,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全旅官兵十分珍视这一政治本色和精神底色,始终不渝地用信仰信念固根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坚持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要求从信仰、品质、行动上立起新标准,确保官兵信念坚定如磐,成为“第一枝”的新起点,“发新芽”的催化剂,“强军梦”的力量源。旅先后创新探索“四个基本教育法”,总结推广“读背讲考评”理论学习法、“百官千兵上讲坛”群众性自我教育,着力增强官兵对党中央、习主席无比信赖、真诚拥戴、绝对忠诚的真挚情感,不断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基础。咱们守卫“国宝”的官兵,值守阵地一呆就是几十天,分不清白天黑夜。为了迎接每一天的到来,战士们精心地画了一幅“红太阳”,每天清晨准时摆放在工作台前。久而久之,这成了一项特别的“升太阳”仪式。官兵们深情地说,缺少阳光的生活降低了我们身体的钙质,但只要精神的钙质不流失,灵魂深处就会洒满阳光。

    主持人:只要精神的钙质不流失,灵魂深处就会洒满阳光。这话说得多好呀。从曹主任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大官兵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革命精神,在我们旅56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定还有很多优良传统,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曹建中:作为一支有着56年历史的导弹劲旅,优良传统始终是滋养官兵的精神血脉,是培育官兵的百科全书。部队组建以来,广大官兵转战大江南北、戈壁荒漠,形成了“活着拼命干,死了也合算,埋在山头上,顶起原子弹,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萝卜草绳白铁皮,争分夺秒早自立,沙枣树皮骆驼草,苦中作乐有定力”创业初期的乐观主义精神,铸就了“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敢打必胜、勇攀高峰”的“东风精神”和“环境越苦越奉献、任务越重越争担、技术越高越精练、对手越强越亮剑、荣誉越多越创先”的“五越精神”,立起了“东风第一枝”的精神旗帜。

    党的创新理论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官兵,全旅上下学党史、读著作、讲故事,让理想信念根植于部队实践。近年来,全旅官兵始终把赓续优良传统作为践行强军目标的精神纽带、作为官兵必修的入门课和常修的人生课,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弘扬火箭兵精神,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每个连队都有各具特色的连训、连歌、连风,专门成立“红色基因代代传宣讲队”,深入挖掘官兵身边的、部队驻地的红色资源富矿,邀请老领导、老党员、老典型话历史讲传统,始终做到宗旨不移、传统不丢、本色不褪。我们旅的官兵照顾驻地无儿无女、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杜菊兰,从她75岁失去老伴,到93岁离开人世,一日三餐送饭送水,逢年过节包饺子,有了病痛求医送药,每天安排值日洗衣服倒便盆,整整18年6500多天,先后有350名官兵参与爱心接力。老人逢人就讲:“还是共产党好,当兵的亲啊,没有解放军哪有我的今天。”

    主持人:曹主任,作为一支老部队,要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咱们有哪些办法,真正使“东风第一枝”发出新芽,迎风绽放?

    曹建中:树要生根发芽,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坚定的强军信念就是“东风第一枝”成长壮大的土壤。旅党委注重让官兵在“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教育实践活动中寻找答案,采取“精品课堂析理、专题多案解读、群体恳谈感悟、融入实践培育”的方法路子深化主题教育,用真理真情真实的力量激励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坚持用强军文化励志育人,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彰显强军风采,每年组织文艺骨干培训,每季举办文艺汇演,每半月录播“强军路上DV秀”,每个营连都有自己的“拿手戏”,充分发挥旅队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着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全旅官兵时刻保持“永在路上”的进取意识和“扛在肩上”的责任意识,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官兵。2013年初,旅筹划组织一次重大军事任务,副旅长李红武、邵国宸、副总师沈玉虎、教导员许宝华等9名干部被确定为转业对象,他们主动要求推迟离队时间,组织参加最后一次专业技术集训、最后一次实装操作训练、最后一次阵地值班,珍惜在部队的分分秒秒,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给自己的军旅人生画下圆满的句号。

    主持人:一支部队要发展,清风正气很关键,我听说咱们旅一直很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咱们旅在作风建设上取得了更多更好的成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曹建中: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深查严纠、即知即改。对18名部门以上领导干部超标办公室进行调整,对借用干部进行清退,对机关超占兵员进行分流,对7台车辆进行停驶封存,清理8个方面土政策土规定,及时解决答复官兵反映的149个问题,建立9项为兵服务机制,固化形成25项制度措施,第二炮兵工作组验收测评满意度达到99%,3项经验做法被全军、第二炮兵进行了推广。

    二是今年我们持续深化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强力推进7个方面清理整治,旅党委常委在上级督导组现场指导下,采取“一人讲、大家评、逐个过”、书记副书记“打头炮”办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毫不松懈纠治问题、营造良好生态,内外关系更加纯洁和谐,转观念、转作风蔚成风尚,由新亮点日趋成为新常态。

    三是常态化开展大谈心深交心活动,奔着官兵活思想谈出了深厚感情、谈出了训练激情、谈出了清风正气。部队无论是练兵备战,还是风气建设,都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

    主持人:践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能打仗、打胜仗的共识深深植入全旅官兵头脑。曹主任你对咱们旅在抓训练、抓打仗上有什么感受?

    曹建中:我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瞄准实战抓备战。坚持把仗怎么打、兵怎么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的规程串讲训练法和装备模拟训练法成为第二炮兵十大训法成果。总结推广的“25字基本功训练法”“113个训练口诀”等训法原理,推动了部队实战化训练扎实开展。每年组织阵地密闭生存抗疲劳、抗饥渴、抗缺氧、倒时差“三抗一倒”训练,不分昼夜连续进行测试操作和战备演练,在生理心理接近极限的状态下练指挥、练技术、练协同,练就打仗本领。

    另一方面,着眼打仗育人才。我们旅可谓人才辈出,先后为兄弟部队输送了570多名各类人才,走出了以“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为代表的33位将军、10名导弹基地司令、16名导弹旅旅长,有效发挥了种子基地、人才摇篮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着眼培养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创新规范培养措施,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个性化培养路线图;广泛开展“学研训考评”活动,每年组织技术骨干集训,每半年进行专业技术大会考,每年底评比“十大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批专家型的技术尖子、骨干人才。近年来,旅先后有23名技术干部享受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3人获全军作战部队专业技术人才奖,25人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57人入选第二炮兵、基地尖子人才库。

    主持人:刚才,曹主任讲了许多战备训练的实际做法,听说康班长是两次按下洲际导弹发射按钮的士兵,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情况?

    康平:那年冬天,部队执行发射任务,我第一次担任“点火”号手。所以即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等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能力素质还有差距。发射的前一天晚上,为了让大家在明天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战斗,领导特意交代让我们早点休息。可是当我躺到床上后,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又重新起来把操作规程看了又看,把可能出现的故障想了又想。然而,第二天,发射进入关键时刻,我突然发现装备面板上一块电流表指针出现了轻微的抖动,凭着多年的操作经验,我果断判定这个现象不正常。于是,我立即上报了故障现象,并提出了处置意见,后来排除了故障,成功发射了导弹。

    主持人:真的是惊心动魄,正因为有了像你这样技术精湛、专业过硬的官兵,才让我们的洲际导弹一次次浴火飞天。

    康平:听到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后,我果断地按下了点火按钮。当我听到身后传来热烈的掌声,抬头通过电视画面看到导弹已带着长长的火焰飞上蓝天时,我的眼睛模糊了。从接到点火命令到导弹起飞,只有几秒钟,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几秒,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在这背后又凝聚了我们全旅官兵的心血和汗水,见证了全旅官兵一心想打赢、谋打赢的执着追求。

    在洲际战略导弹部队,有着“千人一杆枪”的说法,为了让导弹“闻令出击”,所有火箭兵都在为之奋斗、坚守和默默付出。因为工作岗位不同,有的人当兵几年、十几年也没有机会与导弹“亲密接触”,与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当兵21年,我已经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2次亲手按下“点火”按钮。这些任务次次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我们旅在强军兴军实践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用最有力的事实证明了,我们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剑”。

    主持人:听了康班长的发言,明白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弹号手,要付出很多努力,有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你能给我们说说吗?

    康平:当精兵、当标兵、当尖兵是每名战士的梦想,我们练就过硬本领的过程,也是练就超强毅力和耐力的过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操作的装备,需要操作的按钮开关,需要观察的指示灯,就有好几百个,必须练就万无一失的本领。面对这么复杂的操作面板和密密麻麻的电路图,我们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练,反复学。训练中,我们为了练眼功,有时紧盯一个指示灯好几分钟不眨眼;为了练耳功,让战友随机下达某一操作口令,锻炼快速反应能力;为了练手功,利用模拟器材,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我们也要反复练习上百遍、上千遍,以便熟记各种开关、按钮的位置。最终达到“判断现象一眼明、分辨口令一次清、操作动作一摸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能力做到:假如那一天真的来临,能不辱使命,让大国长剑刺破苍穹,雷霆万钧。

    曾经也有人这样问我:“康班长,你都两次按下点火按钮了,是不是以后就可以吃老本、不用学、不用练了呀?”我笑着对他说:“这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了,这就要求我还得经常学、经常练,不断升级自己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操作一天不练、原理一天不学,就会像其它手艺人干活一样,一天不干就会手生。所以我还必须一如既往地苦练下去,始终以娴熟的技能等待着。”

    主持人:谢谢康班长,从康班长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普通战士卫国铸剑,献身使命的崇高追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一期的访谈了,最后,我想请曹主任再给我们说几句。

    曹建中:50多年前,随着西北大漠上的惊天巨响,中国地地导弹部队宣告诞生,打出作战部队第一枚地地导弹,成为令国人自豪的“东风第一枝”。

    50多年后,这支英雄的“种子”部队已成长为洲际战略导弹劲旅,当年的“东风第一枝”已成为名扬军内外的“东风第一旅”。

    今天,我们这支英雄的部队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化作铸魂砺剑的伟大实践,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以一声声震天撼地的惊雷向世人宣告:有我长剑在,华夏安如山!

    我们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新华网和网友们交流学习,我想把我们旅官兵创作的一首歌的歌词来献给大家:“深山掩映绿色军营,倚天长剑刺破苍穹。钢铁托架是我们的臂膀,动地雷霆是我们的吼声。英雄的东风第一旅,守护祖国的安宁……”

    主持人:好,也非常感谢你们,我想“东风第一枝”的精神不仅感染了我,也感染了我们广大网友。再次感谢两位的到来,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访谈再见。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8067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