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
2017年06月15日 18:19:10  来源: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新闻专栏下半年代表作基本情况

作品标题

山之困——直击中国扶贫“大迁徙”

发表日期

2016-10-16




    我国有贫困人口7000多万。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国将集中搬迁1000万搬迁意愿强烈、原地脱贫困难的贫困人口。这是1949年以来,我国有计划人口迁徙中时间较短而规模最大的一次。易地扶贫搬迁一批,也是“五个一批”中投资最大、难度最大的举措。这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一个即将改写历史的史诗性变迁正在我们面前发生。

  为了见证并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新华社记者历时近一个月、由女记者作为报道牵头人,行程上万公里,带队深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地区,近距离调研采访贫困人群的迁出地、安置地的情况。并用全媒体以及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全景呈现大迁徙这一主题。

  一、文字报道用电影叙事的手法,逐层递进,在讲述个体命运变化的同时,呈现出这项国家任务对历史和人民的意义。

  稿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诉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瘠之地,贫困村民所面临的生活、出行、住房等困难现状下篇从安置地入手,展现出贫困村民搬迁中的希望与纠结,对一部分已经搬迁下山的村民生活状态进行历史性的记录,呈现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的真实生活样态。深刻反映出不同于历史上的反向迁徙路径——从逃荒或躲避战乱搬进大山到以脱贫为目的的搬迁下山。是一组有深度、有温度的佳作。

    二、启用无人机对迁出地进行航拍,记录未来将要消失的村庄,给大迁徙留下珍贵影像资料。

    此次调研,新华社记者不畏艰苦,背负无人机设备徒步数小时走进贫困人口的迁出地,启用无人机对这些迁出地进行航拍,真实记录了这些“藏”在深山中的贫困村落的全貌。据悉,仅贵州一个省,在“十三五”搬迁完成后,将消失600多个贫困村,这些贫困村将全部退耕还林。因此,此次航拍具有历史意义。

    三、图片、视频报道双向发力,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用视觉语言完整讲述了这次搬迁开启之时的故事。

  图片和视频报道均以讲故事的方式,突出呈现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搬迁带给他们的意义,拍摄视角独特,构图细腻,富有张力的呈现了命运的转折和变化。




    这组稿件在策划之初,何平同志、树春同志、思扬同志均提出具体要求,最终确定以讲故事的方式,用文字、电视、摄影等多种形式进行融合报道。

    记者先后前往甘肃、四川、贵州最为苦寒的地区,为了深入这些地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行走在悬崖峭壁之上,记录下边远苦寒之地中贫困村民的真实生活样态和对搬迁的渴望。在历经近一个月的采访中,挖掘发现了一批在恶劣环境中永不言弃的脱贫故事。同时,问计于民、问策于各级干部群众和专家、部委,掌握了所有采访对象的录音、录像、图片、文件、证件等。




    稿件播发后,传统媒体文字报道采用百家,图片采用287家。同时各大网站、新闻客户端进行转载。其中,新华社客户端点击量超过百万,共产党员、瞭望、财经等各大微信公号进行了全文转载,阅读量均超过10万加。值得一提的是,组稿还通过海媒向海外受众进行推广,推特、脸谱阅读量近20万。社会反响强烈,各方评价积极正面,广大网友积极跟帖,对中国政府启动的这一扶贫“大迁徙”给予了高度、正面评价。不仅记录了历史,也让全社会看到了中国力量,看到了贫困、平凡的人们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力量。一些网民评价,这是堪称教科书式的新闻佳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任希佳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7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