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党媒社论隐喻背后的时代变迁
2017年06月14日 09:38:40  来源: 西藏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民族地区党媒社论隐喻背后的时代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社论是党媒最为重要的新闻体裁,它往往就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反映同级党委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因此被形象地喻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眼睛”,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面临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加强与创新党媒社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是坚持“党媒姓党”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隐喻”为视角,对民族地区党媒社论话语变迁进行了梳理。新闻舆论战线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党媒社论必须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环境变化和意识形态面临的新形势而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凝聚人心服务。    

    一、民族地区党媒社论话语使用分析   

    我党历来重视党媒的社论工作,民族地区党媒社论更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旗帜与导向。隐喻是借一事物表现另一事物的话语修辞方式,广泛使用于社论等新闻体裁中。从社论中主要隐喻的使用可以反映出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变迁。   

    一是旅程隐喻。关键词主要有道路、方向、路线、里程碑,以及道路状况、步子和步调等,如,“经过民主改革后50年的发展,当前,我区已经站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旅程隐喻表现出的概念隐喻为:民族地区发展是旅程,旅行者是人民,旅行的目的是要实现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方针政策是前行的指南针,即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选择正确的道路,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选取适当的旅行方式,即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旅程中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前进的步调快慢就是发展速度的快慢,要注意科学发展,按照必要的步骤稳步前进,在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社会前进速度。发展的程度、状况就是旅程中所处的境地,其中的重大事件相当于旅程中具有标识作用的里程碑。  

    二是建筑隐喻。关键词主要有建设、基础、支柱、蓝图等,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地区发展”这一概念被以建筑隐喻的方式结构而成,与之相应的活动也以建筑隐喻的方式结构而成。建设发展是修建一座大厦,党和国家是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人民是这座大厦的建设者。一座大厦不可能凭空拔地而起,需要耐心地、稳扎稳打地从基础开始,人们努力工作是为大厦添砖加瓦。建筑隐喻的使用能帮助人们认清现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激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是战争隐喻。关键词主要有战线、阵地、队伍、旗帜、敌人、胜利、堡垒等,如,“全区各族人民高举爱国、团结、进步的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战争隐喻表现出的一个概念隐喻为:民族地区发展是与各种阻碍发展的消极要素进行的战争,如“战线和阵地是需要发展的各项工作”“各种作战方式是为克服困难采取的行动”“战略、战术是发展策略”“旗帜是发展的指导思想”等。该隐喻基本也承载着正面、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发展遭遇分裂势力的破坏时,隐喻所蕴涵的斗争力量对于坚定人民的信念、不怕艰难困苦、克服现代化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有重大影响。   四是文章隐喻。关键词主要有写文章、句号、史册、主题、完成的作品等,如,“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安定的多彩画卷已徐徐展开。”文章隐喻的关键词均服务于同一个概念隐喻:发展是写文章。具体而言,“某一发展阶段的结束是画句号”“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完成的作品”“发展历程是一部史册”等。该隐喻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兴起,与其他类型相比,文章隐喻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厚,情境相对高雅,更能体现我国社会现今发展中和谐、稳定的一面。   五是文艺表演隐喻。关键词主要有舞台、角色、插曲、主旋律、节奏、各种声音和乐器等,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稳定,胜利实现宏伟目标,已成为时代高扬的主旋律。”文艺表演隐喻通过“发展环境是舞台”“发展的主导思想精神是演出的主旋律”“发展的速度是节奏”等,构建了“文艺表演”这样一个概念隐喻。该隐喻具有较为深厚的内涵和悠远的意境,大多描写国家发展建设中积极、光明、向上的一面,体现了政治现实对政治隐喻的调控作用。    

    二、民族地区党媒社论话语的变迁   

    民族地区党媒社论中的隐喻使用与导向不是偶然的,而是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话语的反映,从中既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又富于变化。结合民族地区半个多世纪来的社会发展和面临的复杂形势,党媒社论中的隐喻使用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三大隐喻的稳定。在党媒社论中,使用何种隐喻、弃用何种隐喻就是引导人们采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认识和建构社会。当某种隐喻被人们所接受时,不仅会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影响,还会进而作用于人们在民族稳定、发展、团结等方面的行为。   

    在对民族地区党媒社论的分析中,旅程、建设和战争是三种出现频率最高的隐喻。其背后的话语导向是,民族地区推翻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至此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尝试。与之相对应,旅程隐喻也就很自然地被列为首要隐喻模式,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道路”“里程碑”“途径”“方向”等隐喻的出现次数居高不下。既然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这条道路上又涉及应该如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建设,开展建设的支柱是什么,将来又有怎样的规划等问题。此外,在民族地区建设中,既要克服经济发展本身带来的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又要与各种分裂势力作斗争。因此,旅程、建设和战争这三种隐喻一直主导着民族地区党媒社论的舆论引导方向。   

    二是隐喻使用范畴的变化。在党媒社论隐喻使用中,战争隐喻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十分落后等原因,战争隐喻用词激烈,二元对立的色彩强烈,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势力和阶级斗争。自1990年以来,战争隐喻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使用频率开始减少,并让位于旅程隐喻和建筑隐喻的表达。但由于民族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各种分裂势力不断开展分裂活动,战争隐喻在民族地区党媒社论中仍占据一席之地。   

    动物隐喻主要是挑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明显贬斥、轻蔑色彩的动物来指称敌人。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民族地区已从落后走向开放、包容、繁荣,动物隐喻这种具有强烈阶级对立色彩的“去人格化”描绘和阐释随之逐渐消失。  

    三是文章、文艺表演隐喻的突起。随着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素质提高,文章隐喻和文艺表演隐喻是近年来兴起的两大隐喻。党媒社论舆论引导是否有效,很大程度取决于隐喻是否是用一个人们较为熟知的事物去表现一个人们相对陌生的事物。因此,民族地区受众对于“文章”和“表演”领域是否熟识就成了选用的标准。以新疆为例,1949年以前,新疆只有1所大学、9所中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文盲率高达90%。经过60多年不断努力,各级各类学校达到9230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完整教育体系,各种文艺团队、文艺表演、社会文化活动也蓬勃发展。随着民族地区人民文化素质大幅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写文章、文艺表演成为人们熟悉的经验知识,民族地区党媒社论开始使用并逐步发展具有浓厚文化色彩、艺术韵味的文章隐喻和文艺表演隐喻,反映当今民族地区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发展的和谐多样。    

    三、民族地区党媒社论话语的创新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社论是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方式,民族地区党媒社论体现了党媒引导人们如何看待社会时局、以何种方法处理事务。新闻舆论战线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而党媒社论的创新关键在于隐喻使用的创新,即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于修饰事物的隐喻类型打破原有的框架,并不断扩充与延展,体现出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过程。   

    例如,《西藏日报》2012年元旦社论《乘势而上,再创辉煌》中的航船隐喻,时代的航船,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驶过2011年的峥嵘,扬帆奔向充满希望的2012年。在已经确定了“西藏发展是航船”的概念隐喻后,作者将“航船”继续推演和延展,用“驶过”来描述航行的过程,从而展开历史发展脉络,形成今昔对比;用“扬帆”来描述航行时的状态,展示“航船”这一过程中的精神面貌。   再如,社论《建设西藏 稳定西藏 发展西藏》中“要把艰苦的环境当作砥砺意志、磨练品质、增长才干的熔炉,继续保持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艰苦不降标准。”在“西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这一概念隐喻中,“建设工程”是一个需要逐步延展的动态过程。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建设者必然会遭遇一些困难和挫折。作者用“熔炉”指称现代化建设中的艰苦环境,鼓励人们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砥砺意志、磨练品质。   

    最具说服力的隐喻是来自于平常语言的隐喻,特别是不为人所意识到是隐喻。隐喻的影响在于其潜意识层面的操作,越是不为人所意识到的隐喻越是深层次隐喻,越易为人所接受,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也越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对于整个国家还是民族地区,都是全新的课题。如何打破长期以来宣传思维下的旧有隐喻类型,调动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是实现党媒社论话语创新的要义。  

    总之,当今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党媒社论话语创新一方面应承载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以强调民族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光明、催人向上的方面为主,号召人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对国内外分裂势力坚决予以鞭挞;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环境变化和意识形态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不断创新隐喻类型和挖掘老隐喻的新用法,为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提供新的表述方式与审美视角,从而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凝聚人心服务。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任希佳 郑亘波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59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