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军报记者:用"兵言兵语"讲述家国情怀
2017年02月09日 09:02:19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解放军报张放

    全媒体采访小分队的“回家”之旅

     1月24日,我和报社后备部编辑宫玉聪、网络部编辑冯开华组成的全媒体采访小分队先赴四川,再经甘肃,最后到青海,在13天的行程中,辗转3000多公里,采访了4家单位、上百名官兵。在川藏线上,见证了普通一兵对岗位执着的坚守;在视频连线中,感受海外维和军人的家国情怀;在招待所里,体验严规铁纪后的暖心举措;在训练场上,见识汽车兵攻克险难课目的血气担当……

用心感受

在细节中发现线索

    一路走来,我们见到的都是平常的人,平凡的事,但就是这些“小人物”却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普通一兵在强军征途上散发的伟大力量。

    正月初四,兰州总医院与该院刚果(金)维和分队通过视频连线举行新春茶话会,视频那头一名叫郭艳的女医生因为在会场开小差打电话,被这头的医院领导点名批评。郭艳解释说,由于和国内有6个小时的时差,每天下班后国内已是深夜,能打电话的机会并不多,当天的茶话会在上午开,国内刚好是下午,她就趁此难得的机会给家里打了3个电话。本是开脱之词,我却注意到郭艳给家人打电话,为何要打3个的问题?原来她老公是一名西藏阿里的边防军人,春节夫妻二人都在一线值班分隔南北半球,加之双方家中父母年老体弱,不能同时照看两个孩子,而不得不将两个孩子分开,分别托付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夫妻二人为了使命让一家四口分处四地,正所谓“一家不圆万家圆”,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让我肃然起敬,我在现场就动笔写下《蓝盔卫士:新春连线寄相思》的稿子,并得到维和官兵的一致好评。

用情交流

在平淡中挖掘素材

    这已是我第四次参加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同一时间发稿,大家稿子好坏、影响力大小,在无形中形成比较,这为参与记者带来不小压力。我们小分队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踏上采访行程的。一出发我们就不停地讨论一个问题:如何让稿件更加精彩,打动人心?我们最后决定把目光集中在基层官兵最平常的事上,生活中细察吃喝拉撒睡,训练中瞄准走打吃住藏,在平常的事情平淡的生活中去挖掘能引发读者产生普遍共鸣的素材

    为此,我们拒绝了受访单位安排的招待所,三人分头住进了不同连队;吃饭也不在机关食堂,我们自己买了一个碗,在连队搭起了伙。战士搭设春晚舞台,我们一起搭把手;战士开展驾驶训练,我们跟着坐进驾驶室……除了写稿,我们几乎一直和基层官兵待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让我们与战士之间的隔阂慢慢消除,大家的心里话都能毫无顾忌地向我们倾诉,为我们提供不少好线索。此次所采写的《老何家的团圆饭》《倾听触及心灵的声音》等稿件都是写的基层官兵的身边事,都在报纸版面头条刊发,应该来说初步达到了我们定下的采访目标。

用爱传递

全媒体呈现真情实感

    我们此次采访最大的特点是全媒体报道,文字、图片、视频一应俱全,这将能增强影响力、传播力毋庸置疑,但这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的采访工作量。

    在采访环节,文字相对简单,但图片和视频则非常费时,为了一张车辆行驶中的照片,我们搬来人字梯,爬上了屋顶;为了一个巡逻途中日落的镜头,我们在大西北的山顶上吹了两个小时的寒风……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我们坚持白天走看讲,晚上读写想,天天晚上忙碌到凌晨2点以后。宫玉聪、冯开华因为很少上高原的缘故,初到西宁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晚上加完班以后很难入眠,两人干脆就起身讨论第二天的采访计划、编辑图片视频,两人在西宁采访的4天3夜中,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20个小时。

    大家把对官兵的真情实感都融进字里行间,交出的成果也得到报社编辑和读者的肯定,期间我们在《解放军报》刊发走军营稿件10篇,在军报各个新媒体平台刊发图片、视频新闻10余条,其中《兵哥帮你get求婚新技能》在军报微信微博、客户端刊发后,一天之内点击率就超过了150万。

    一位叫王磊的汽车兵说得好:“我5年春节没有回家,因为部队也是我的家。”一路走来,在座座军营我们都能感受到官兵以队为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革命浪漫情怀,我们在此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采访一路,不知不觉中,当初离家的惆怅,也变成回家的温馨。

    本文内容由解放军报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42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