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春走基层手记 | 写平凡人,说不凡事
2017年02月07日 10:05:11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陈玺宇

    “冲上云霄”背后的那群人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在“走”之前,我们对选取的对象和操作的思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沟通和论证。最后确定下来报道对象为机场工作人员,并且岗位确定为“地勤”。

    在选定具体工种时,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推荐了多个相关岗位供我们参考比对,也提供了专业翔实的信息和数据供我们筛选抉择;在选定具体采访对象时,满足了我们对于典型性、重要性、故事性等新闻价值的要求,最终敲定了一位90后国际航班客运员。这位客运员叫做张宇婷,来自内蒙,今年刚满24岁,参加工作两年,两年春节都坚守在自己岗位上,而且刚好都是大年三十值班。

    不过,同张宇婷简单交流之后发现,尽管她性格开朗随和,但接受媒体采访的经验并不多;虽然愿意表达,但讲述的内容太过专业,以至听起来晦涩难懂;另外一方面,说得太过笼统概括,虽然态度诚恳,内容听起来却又很像空话套话。这两方面都降低了报道的可听性,难以让听众引发共鸣,不够打动人。

    怎么办?我与机场沟通,提前到达采访地点,在机场办公室中与张宇婷聊了整整两个小时,涉及她工作的方方面面:日常工作流程与节奏、岗位职责权限、难忘的工作经历、自己对于工作的认识等等,梳理出国际航班客运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记下了张宇婷个人经历的酸甜苦辣;并不断请对方用讲故事、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来解释说明自己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内容。此外,更是全程旁观张宇婷的工作流程,从上岗前的“航前会”,到值机柜台,到登机口,步步紧跟,采录重要的声音素材,让整个报道更加生动真实,让听众听到报道的时候自然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互联网行业有一句很重要的话:Don't make me think,“不要让我思考”。做广播新闻,这句话同样适用。它不是否定思考的价值和必要,而是让创作人始终牢记,产品——不管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广播新闻作品——在触及用户或者受众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降低专业门槛和认知难度,这样才可以最大范围地获得市场。也就是说,最成功的广播新闻应该是听起来“毫不费劲”,听完了“大受启迪”。

    在这次对张宇婷的采访中,比如讲她的工作成就感,我请她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分享自己的感受,她聊着聊着就讲了自己看电视的故事:“我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冲上云霄》,里面有一个女生就是机场地勤。她有一次站在机场的候机楼上,俯瞰整个机场大厅,她看到爱人送别的亲吻,亲人团聚的拥抱,家长送走孩子时的挥手作别……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平凡的工作都很值得。”说出这段话的时候,她的语气自然真诚,格外打动人心。

    隔行如隔山,大家对于机场的内部运营有着很多不理解;即便是对于客运员这样常见的岗位,外界也有太多误解和无知。我们为什么要报道客运员?正是因为在民航新闻中,最受关注的对象往往是空姐空少、飞行员、机长这样自带偶像光环的工种,各种报道和相关影视作品数不胜数;而整个民航领域,承担重要职责、发挥重大作用的地面从业人员——也就是我们说的“地勤”,却往往被忽略,在大众传媒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失语”状态。

    选择地勤工作者、选择客运员,就是要把我们的话筒、采访机放到他们面前,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工作故事,再通过我们的呈现,让大家认识这个岗位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这正是“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的意义所在,也是广播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37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