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新华社记者再上我国海拔最高乡
2017年01月31日 10:49:56  来源:
【字号  打印 关闭 

    政策阳光提升生命温度

    沿着水泥路,走进萨藏村一座低矮的土石房。狭小的屋子里,火炉烧着牛粪,崭新的电暖气散发着热气。

    村民达娃普赤正在编织氆氇。

    7岁的儿子云丹嘉措自小残疾,双腿无法站直,静静地看着织机。

    说起生活,达娃普赤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丈夫索朗多吉是边防派出所的辅警,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自己作为野保员,每年有3000元的收入;每年边民补贴3000多元,草场补贴7000多元,加上织氆氇4000多元的收入,年收入近3万元。

    “我们能摘掉贫穷的帽子,能有今天的生活,靠的是政府的政策,感谢共产党!”听说今年边民补贴将提高1000元,达娃普赤笑了。

    对于她来说,更好的消息是,经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联系,对口的湖南援藏工作组答应今年带她的儿子到内地接受治疗。

    感恩的话不止在萨藏村。

    沿着新修好的柏油路驱车前行几公里,便是沙空村。那里海拔5600米,家家户户房顶上插着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

    31岁的索朗卓玛家坐落在村头。

    一年前,她家花了6万多元,将过去的土石房改建成了现在的石木结构。

    走进屋里,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与西藏人民心连心”巨幅画像,画像上挂着崭新的哈达。屋里干净整洁,两个孩子躺在被窝里看电视。

    索朗卓玛说,家里养了71头牦牛,去年卖了5头,收入4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2013年,记者第一次来到沙空时,山南市公安处的驻村干部正指导村民白珍种植蔬菜。这次在沙空村,记者碰到驻村干部达娃顿珠,他正在统计村里各年龄段的人口,为发放边民补贴和养老保险做准备。

    顺着村里的小路,记者来到普布家。她的女儿斯达卓玛去年考上了西藏农牧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

    “考上大学时,乡里补助了1000元,驻村工作队也帮助了1000元,到了学校也不用交学费,心里无比感谢政府!”

    已经脱贫摘帽的普玛江塘乡有着更高的憧憬。

    格桑确拉说,全乡6个村的生态小康示范村居工程规划已经批复。今年5月天气转暖时,全乡的房子将从目前的土石结构统一建设成水泥钢筋结构。

    “普玛江塘是很冷,但有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浓浓的暖意。”格桑确拉说,他到普玛江塘之初,就发誓要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将不忘初心,让普玛江塘的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上一页 1 2 3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22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