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综述
2016年10月09日 09:06:16  来源: 中国网信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记者在铁边城镇采访当地老乡。(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洛川苹果城里的农民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如今的陕北,旧貌换新颜。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里曾这样唱道:“热腾腾的油糕摆上个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现在陕北人民不再只用油糕和米酒欢迎客人,洛川的苹果有了身份证、畅销到论个卖,文安驿镇的扶贫搬迁工程让窑洞里的居民开上了汽车,住上了楼房。

    9月29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一条吴起县的航拍段视频引起了一阵热议:传说中的黄土高坡,怎么突然之间变成了绿色?@回忆专用小碼嘉的解释得到网友的一致点赞:“从小在陕北长大,在延安大山里,政府发树苗给农民,并发米发面,给补助,政策的激励下,如今的大山,绿树成荫!”

    年轻的力量

    军旅作家王树增曾经在他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中写道: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西部网记者樊永强向记者展示他的航拍设备。(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每到一处,西部网记者赵昊都会用全景相机给全体采访团成员拍摄合影。

    此次活动中,更多冲锋在前、独当一面的网媒人同样也是80、90后的年轻面孔。西部网记者赵昊总是一手拿单反,一手拿全景镜头,背着20多斤的设备跑在行进队伍的最前面,在陕北早晚15度的天气里,总能看见他被汗水浸湿的后背;他的同事樊永强和队友则老喜欢用手里的iphone操控无人机,记录队伍走过的每一段路。1994年出生的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刚走出大学校园,采写的稿件《【网络媒体走转改】革命老区照金:红色土地脱贫致富绽新颜》就得到数十家网站的转载。面对同行的认可,她说;“团队里前辈们发的每一篇稿件我都会看。自己是陕西人,但直到来到照金才知道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敬佩革命先辈的同时,也想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

    网民网媒同样对这次活动十分关注。截止9月30日17时,与2016年“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有关的新闻已发布4.3万篇,微博已发布8.5万条;新浪微博开设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筑梦长征路#等微话题,阅读量达7.1亿。许多网友在观看了记者们发布的微博、短视频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cjs2016说:“长征精神,应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疾风劲草201212说:“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让我们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739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