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岳
2016年06月29日 18:00:07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唐湘岳事迹材料

    唐湘岳:男,1958-11,中共党员

    唐湘岳同志工作简历:

    1982-02至1987-06:在湖南日报驻零陵记者站,湖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任编辑、记者。

    1987-06至2016-01:在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工作,先后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副站长、站

    2016-01至2016-05:自动请辞站长职务,被光明日报社聘任为领衔记者。

为光明而呼

  唐湘岳,男,1958年11月出生,湖南岳阳人,中共党员,光明日报领衔记者、高级记者。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日报先后任编辑、记者,1987年调入光明日报,历任光明日报湖南站记者、主任记者、副站长、站长、领衔记者。

  唐湘岳同志长期奋战在新闻一线,积累了丰富的采编经验及深厚的新闻素养。一方面,他独家发掘、率先报道了火车头式干部左亭、农民科学家沈昌健、大山卫士刘真茂、教育局长胡昭程、人民艺术家夏雨田等100多位先进典型(其中许多人物成为全国重大典型,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塑造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群像,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他采写《举报人的命运》《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等舆论监督报道,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最大程度地捍卫了群众利益,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从事新闻工作34年来,唐湘岳同志在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2000多篇、约400 万字,其作品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成为光明日报获中国新闻奖最多的记者之一。光明日报两度召开唐湘岳作品研讨会,并为其开设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唐湘岳走基层》,部分作品被收录到《唐湘岳新闻作品集》(两部)公开出版,一些高校以此作为新闻教材。其本人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首批入选全国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授课师资库,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唐湘岳被湖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为其记一等功。2013年,光明日报社开展向唐湘岳同志学习活动。激浊扬清、精品迭出的唐湘岳正如光明日报前总编辑、原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所言:“在记者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他为光明而呼,为光明而书,不愧为一位为光明而奋斗的英勇战士!”

一、心有“指南针”,正确把握新闻导向

  唐湘岳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自身的新闻实践,注重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呼声相统一,注重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相统一,体现出一个优秀记者的大局观。

  正面宣传时,唐湘岳紧扣时代脉博、独家发掘和报道的重大先进典型,影响和感动了无数人;舆论监督中,他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刻剖析社会丑恶现象。他的新闻选题立意深远,如“最美护士”何遥系列报道连续发稿20多篇,大力宣扬何遥被情绪失控的患者殴打后以德报怨,拼死挽救了意欲跳楼患者生命的事迹。这样的题材放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时代背景去考量,引导人们共建和谐医患关系。针对90年代因经济纠纷引发的人质绑架事件时有发生,唐湘岳采写了《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最终被绑架144天的11岁小人质李振得到解救,最高人民法院为此专门出台规定,促使类似事件进入法治轨道妥善解决。

二、身似“爬山虎”,立足基层为百姓代言

  唐湘岳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以饱满的热情、深情的笔触歌颂普通群众追寻梦想的执着,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虽然他已快到退休年龄,但每年在省城以外的基层采访都在200天以上。

  1983年,唐湘岳采写了用毕生心血绿化荒山、保护森林的湖南农民陈兴礼,由此拉开了他关注人民群众价值创造和执着追寻梦想的序幕。他先后独家报道的优秀农村中学校长李黎明、独守山林的“活雷锋”刘真茂、“最美护士”何遥、道德模范廖月娥等多个重大典型,均为基层干部或草根英雄。尤其是沈昌健父子培育杂交油菜的故事,经由唐湘岳采写的《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引发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网站跟进,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对于基层群众利益和弱势群体,他采用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方式,力争在采写过程中解决问题。如采写《举报人的命运》,不仅使原本受到打击报复的举报人获得嘉奖,还推动了全国文化市场整顿工作;针对湖南湘乡市教师反映的严重侵害教师、学校权益事件,唐湘岳用9天时间翻阅了上百万字案卷材料,据此向当地政府呼吁,使长期悬而未决的若干事件得到妥善处理;《价值观,支撑“玻璃娃”姐弟勇敢前行》的报道,展示了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程双佳、程香溪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也帮助程香溪实现了做人民教师的梦想;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的湘潭大学学生胡志鹏全家患病,唐湘岳推出了《志鹏的翅膀》《志鹏的日记》《志鹏的兄弟》等系列报道,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筹款36万多元。

三、笔下“百炼钢”,创新形式为典型铸魂

  在三十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唐湘岳注重因势利导地根据报道对象和报道性质,创新表达的方式方法。其作品语言清新质朴,极富感染力和感召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自述体”采用个性化语言从多层次多角度呈现人物,让他笔下的典型个性鲜明、亲切活泼、意蕴深厚、直抵灵魂。

  他注重图文并茂的表达效果,使读者既完整地体会到所配文字的优美,又容易找到相关文字说明。唐湘岳曾在媒体中引入思辨性图片,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效融合。在采访胡志鹏、何遥、赵一兵等人物的系列报道中,唐湘岳在将稿件图文传送到报纸和网络之后,还联系专业人士打造专属歌曲,使典型呈现得有“声”有色。

  在光明网上,由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唐湘岳走基层》栏目,通过视频展现先进典型故事,深受网友好评;在2012年中国网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由于报网合一工作扎实,他采写的刘真茂、徐立、何遥、胡志鹏都入围候选人名单,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果;在情暖株洲系列报道《平凡人那些不平凡事》中,唐湘岳联系光明网采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纸媒体内容在手机上的传播,实现了报道内容的多媒体传播。

四、甘为“孺子牛”,坚守底线为岗位添光

  唐湘岳坚守职业道德。在报道中,将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坚持不到现场不写稿,不见本人不写稿,以“质疑”为习惯,从未出现假新闻和失实报道;搞舆论监督时,不掺杂任何经济目的,对被采访对象做到了“不吃饭、不住房、不取任何利益”;对于涉及自己亲朋好友的题材,他一律不写。

唐湘岳对于新闻工作忘情投入、精益求精,职业精神感人。1998年,洪峰逼近洞庭,在最危险的麻塘大堤上,百姓开始撤离,连救生衣都没穿的他与解放军选择了坚守;2008年大年初二他深入抗冰一线的郴州,连续奋战至正月十五,采写了《战地歌声》《永恒的雕像》等十多篇优秀稿件;反映民间职业剧团发展历程的跟踪“映山红现象”系列报道,前后历时十年;采访《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优秀乡村教师李黎明时,均积累了十万多字的原始素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海英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75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