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传媒观察 | 带你了解一下古巴、哥伦比亚主流媒体
2016年06月14日 08:48:08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一说起古巴,你可能会想起卡斯特罗、雪茄和朗姆酒;提起哥伦比亚,你可能会想到世界名著《百年孤独》及其作者马尔克斯,还有咖啡、鲜花和黄金。关于两国的媒体,你有多少了解?那里的新闻人又在想些什么?提起中国,他们又会怎么想?下面,请跟随日前出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

古巴

    《格拉玛报》:古巴的“人民日报”

     在《格拉玛报》总部,社长佩拉约·特里拿着当天出版的报纸介绍说,《格拉玛报》是古巴共产党机关报,也被称为古巴的“人民日报”。该报成立于1965年,其前身是《今日报》,后与《革命报》合并改称《格拉玛报》,以菲德尔·卡斯特罗及其战友1956年从墨西哥返回古巴时所乘的“格拉玛号”游艇命名。

 菲德尔·卡斯特罗给《格拉玛报》的批示

    《格拉玛报》是古巴最权威的报纸,有员工2000多人,全国发行、定价低廉。据了解,1992年前该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现在发行量为53万份。佩拉约社长说,发行减少的原因是因为新闻纸张成本升高,报纸发行量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尽管如此,为增强影响力,更好地向人民群众传达古巴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模式更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改善和外交新突破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报社正尝试扩版并采用彩版印刷。

 

《格拉玛报》社长佩拉约展示新印制的报纸样版

    代表团看到,目前《格拉玛报》整体风格朴素,报头套红、黑白印刷,内容除报道国内外大事外,还设有“读者来信”专版,供民众反映身边问题。关于中国报道,佩拉约说,古巴民众关注中国发展,愿意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第一现场”的信息。报社希望与中国媒体加强新闻信息互换,让两国受众更多地了解古中友好关系和两国重大新闻事件。他还特别提到,如果有条件,他们愿意办一份中文版的《格拉玛报》,让全世界会中文的人都能看。

    《青年起义者报》:古巴的“青年报”

    古巴的第二大报《青年起义者报》距离《格拉玛报》总部不远,步行两三分钟就到了。副主编埃米尼奥·卡马乔热情而详细的介绍让代表团对该报及其副刊《选择》有了大致了解。

《青年起义者报》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代表团介绍情况

    埃米尼奥说,《青年起义者报》最初的目标受众只是古巴青年人,现在逐步扩大为全国各年龄段百姓。近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报社创办了周刊《选择》,专门为政府、企业高端人士提供经济和贸易信息。《选择》获准成为首家可刊登广告的媒体,一经发行即取得良好反响,社会经济效益都有提高。

    埃米尼奥带代表团参观了报社的记者部、编辑部、版面设计和校对部。在记者部,几位记者围坐在圆桌前,边写边划地商量着什么。经询问,才知道原来报社车辆紧张,记者部只有一辆车,他们正在商量如果最有效、合理地安排明天的采访路线。参观时,代表团还看到在走廊告示栏里贴有“记者新闻道德准则”,以示提醒。

《青年起义者报》记者们在安排第二天的采访线路

    埃米尼奥认为随着古巴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关古中经贸合作方面的信息将越来越受关注,希望在信息交换和新闻人员交流方面能够与中国媒体开展深入合作。

    古巴的新媒体发展

    参观中代表团了解到,目前《格拉玛报》和《青年起义者》报都办有网站,聘用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滚动发布新闻,并实时在脸谱、推特等国际社交媒体上推送古巴新闻、专题和评论。尽管古巴国内的网络覆盖率低、报社网站的设备很旧,但编辑部人员在办公室可以无障碍地使用有线网络链接处理稿件。报社网站负责人说,全世界人都可以通过PC和移动终端看到他们发布的内容。

古巴街头上网的人

    在与代表团座谈时,《格拉玛报》和《青年起义者报》负责人表示,报社对互联网传播非常重视,但目前也遇到全世界纸媒面临的同样问题,那就是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人才流失,迫切希望与中国媒体在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古巴街景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有个“蜗牛电视台”

    哥伦比亚的蜗牛电视台是拉美地区三大有影响的商业电视台之一,播出覆盖拉美各国。该台设备先进,资金充足,有不少主持人或记者在拉美地区享有声望。台长贡萨洛·科尔多瓦介绍说,目前该台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签有节目合作协议,每年互换专题和纪录片约30小时。他希望在文化和环保等专题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媒体的合作,并表示愿意派记者到中国采访制作专题节目。在楼道里,我们遇见了一位曾来中国参加过新闻培训班的记者,他向我们表示,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像他这么幸运、有去中国机会的哥伦比亚记者太少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哥记者去中国看看。

 中国新闻代表团参观哥伦比亚蜗牛电视台工作间

    为何以“蜗牛”命名,有何含义?见面时,代表团成员询问了台长贡萨洛先生。得到的官方解释是:蜗牛电视台---“Caracol TV”(西班牙语)中的“Caracol”实际上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其全称是 Cadena RadialColombiana de Televisión S.A. ,意为“哥伦比亚广播电视连锁公司”。取其前三个词的头两个字母,拼起来就是 “Caracol”--- 西班牙语“蜗牛”的意思,这样即易读,又好记!

    从“蜗牛台”出来,随行的当地人给出另一种有趣儿的解释:“Cara”,西班牙语“脸”或“面貌”的意思;“col”是哥伦比亚的缩写。合起来,“Caracol TV”可解释为:反映哥伦比亚面貌的电视台,从字面直译的话,就是“蜗牛电视台”。

    《时代报》集团

    《时代报》是哥伦比亚最富影响力的大报,总部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步入办公楼一层前厅,墙上五颜六色贴着十几种出版物的封面海报,很显然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报业集团。安静的楼道显得人员并不多,但当走入开放式的编辑部才发现:大屋里数十位编辑、记者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在编稿,有的在裁图,有的正扛起摄像机准备出发,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哥伦比亚《时代报》集团记者编辑们的工作场景

    《时代报》社长罗伯托·庞波先生介绍说,报纸创办于1912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旗下有《时代报》及《证券报》等子报、杂志和2家电视台,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报纸网站拥有1500万用户,提供新闻和在线交易等服务。《时代报》是美洲报业集团成员,享有信息互换、联合采访等便利条件。

    座谈中代表团了解到,《时代报》集团是哥伦比亚最大的报业集团,与政府的联系很紧密。最初,该报的大股东是现任总统桑托斯家庭的成员,后改为西班牙行星集团所有。目前集团共有2500名员工,其中包括300名编辑、记者。罗伯托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中国消息越来越受关注,希望今后能与中国新闻界加强交流、与中国媒体互换信息。

    哥伦比亚新闻界期望了解中国

    据了解,哥伦比亚新闻业在拉美地区比较发达,媒体融合程度高,一些大的媒体集团已经实现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一体化运营。哥伦比亚主流媒体目前还没有派驻中国的记者,对中国的报道多转自拉美媒体联盟或欧美主流媒体,他们希望与中国新闻界加强新闻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蜗牛台”、《时代报》集团等哥伦比亚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大都没有去过中国,更没有到中国进行过实地采访。在与哥伦比亚新闻界知名人士见面时,他们纷纷表示哥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数量不多,而且一般都是简明新闻或突发新闻,“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在他们的心目中仍如雾里看花,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感知一下。一位新闻主播说,“我经常播报有关中国的新闻,但却从未到过中国,说起来真不好意思!”(陈鑫)

哥伦比亚街景

   

 中国新闻代表团都去了哪里?

    在古巴、哥伦比亚短短6天时间,新闻代表团走访了古巴记者联盟、《格拉玛报》《青年起义者报》、马里埃尔经济特区(也称为“古巴的深圳”)、哈瓦那孔子学院等;在哥伦比亚,代表团拜访了哥伦比亚蜗牛电视台、时代报集团、哥伦比亚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孔子学院等。

中国新闻代表团向古巴记盟赠送礼品

古巴马里埃尔特区工作人员介绍马里埃尔发展前景

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采访哈瓦那孔子学院的华侨老师

中国新闻代表团参观哥伦比亚洛萨诺大学孔子学院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 海外传媒观察 | 美国媒体融合发展五个关键词
· 海外传媒观察 | 瑞士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如何
· 海外传媒观察 | 法国传统媒体做了哪些转型探索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34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