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第二日:参观人民日报旧址 下乡入户体验生活
2010年05月26日 14:51:4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科技日报蒋秀娟:久违的朴实  

    “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了。”

    “没事,快进来。”闫大叔的声儿有点小,脸上是腼腆的笑,赶紧让出路来带我们进去。

    儿媳妇早已在里屋等候,看得出,这儿经过了一番打扫整理,让人感觉干净而舒适。

    接待我们入户的平山县苏家庄乡干部王大姐是一个体贴而细心的人,生怕我们住得生分,反反复复地说:“把这儿当自己的家,有什么不合适的就和我们说。”

    很快的,我们见到了主人特意为我们腾出的房间——一间宽敞明亮的“新房”,宽大的床头顶上还挂着新婚夫妇的新婚照。房间里显得一尘不染,里面还有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毛巾、卫生纸、杯子等。

    这让我们有些莫名的感动——素未谋面的人,却腾出了最好的一间房,来招待我们这些唐突打扰的人。

    这时,主人很快端来了满满一盘核桃。早就有所耳闻,苏家庄乡下东峪村的村民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是种植核桃和加工核桃。果不其然,儿媳妇熟练地把核桃剥壳取仁,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着一个字:“吃……”

    同来的组员很快涌到了这家,看到桌上的核桃,情不自禁调侃:“呵,都吃上啦。”惹来大家一阵笑。

    到这时,我们所有的陌生、担心已经完全卸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温暖和轻松。

    我们很快熟络了起来。闲谈中了解到这家儿子在外打工,隔三差五回家一次,儿媳妇在家照看2岁多的孙子,平时家里主要的农务就是种树种菜,以及核桃成熟后的加工。

    主人毫不避讳地把我们领到地下室,这儿堆着满满一屋的核桃,有的是自家的,有的是替别人家加工的。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傍晚,和儿媳妇走在农村小路上,到处都有熟悉的人彼此打招呼,孩子们更是嬉闹玩耍成一团,不亦乐乎。

    到晚饭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起刚才的所见所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形也许只有在乡村才能有如此之淳朴。王大姐似乎更深有体会:“石柏坡再往北的一个村子,那儿的村民更为淳朴热情。不管认识不认识的,路过的人都可以进来吃饭,我算是碰上了好几回。”

    这时有个3岁的孩子过来找妈妈,儿媳妇告诉她,妈妈没在这,接着拿给她一瓶奶,小孩喝完奶很快就又去找她妈妈了。我们不禁担忧起来:3岁的孩子不怕走丢么?不怕被人抱走么?

    “在这儿都是熟人,连门都不锁就可以放心出门了,不用担心被偷。各家的孩子也都能彼此照应,一块喂养。”儿媳妇笑答。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里冰冷的门窗、密不透风的心房、互相的猜疑和冷漠;反而对这种最原始最淳朴的信任变得不习惯了。

    什么时候多到乡下走走,也许就能让你把心门打开,拯救你的“信任危机”。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阅读:
· “寻根西柏坡”第一日:让西柏坡精神深入心间
· [记者手记]经济日报赵妍:重返西柏坡
· [解放军报]"寻根西柏坡"柏坡魂 青年志
· [记者手记]中国日报陈隆祥:寻根西柏坡
· [记者手记]西柏坡寻根之旅 丰富充实的第一天
· 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艺术团红色专场演出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