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传媒纵深 >> 传媒研究
传媒教育要满足业界需求 更要顺应社会期待
2010年05月14日 14:42:31  来源:《今传媒》杂志
【字号  打印 关闭 

    1998年至今,先后担任院长、副院长、院长12年的张昆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感悟颇深。他认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学院院长的核心标准有三条:一是“全才”,不仅学问要好,沟通协调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同样要强;二是要有特别能牺牲的服务意识;三是超强的忍耐力,要能对学生、对老师、对本职工作有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

    他还认为,仅仅做好这些,只能算是一名合格的院长,还不算是一名优秀的院长。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院长,还需要具备三点素养:一是强烈的责任感;二是高瞻远瞩的眼界;三是有主见,有独立思考,能提出在较长时期内引领学院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

    结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3年的工作实践,张昆对新闻学院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以人文社科为基础,实行人文社科与信息计算机及通讯等工科交叉而成的新型学院。学院搭建的平台很高,学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很大。在高平台上做事不是很难,但实现跨越式发展却不容易。

    为此,他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工科背景的新闻学院要有自身的特色,如今在新闻院校第一方阵这个平台上参与竞争,既要讲个性,更要讲共性,要坚持以文理工交叉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办学特色,走新闻学与传播学并重、传播文化与传播科技结盟的办学新路。希望能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实现学院发展的“三高”目标,即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摇篮、学术研究的高地、高水平社会服务中心。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占领高端新闻人才市场,培育出业界学界的精英和领袖;在学术研究方面,要突出选题、方向特色,努力抢占某些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在社会服务方面,要坚持高水平“服务业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用新闻传播理论去推动社会发展。

  四、“按订单组织生产”是传媒教育的大趋势

    有不少学者提出:“业界需求是传媒教育的目标”。对于这一论断,张昆认为,其有科学的一面,但也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新闻教育应该培养出业界需求的人才。但,假如仅仅是为了培养业界需求的人才,那传播教育可能就降格变成了职业教育。传媒教育既要满足业界眼前的人才需求,还要满足长远的人才储备需求;既要满足媒体自身的发展需要,还要能引领传媒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张昆看来,新闻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业务技能,还要有社会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简单点说就是要成为具有较强业务技能的深邃的思想者,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为人类服务。

    在学术研究之余,张昆大力推进传媒学界与业界的深度互动与对接。他认为,这是校企合作、开门办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新闻院校可以吸纳社会资源,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为老师提供研究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在深入合作中,院校和媒体可以实现互利互惠。院校可以得到物质资助和办学资源,媒体可以得到智力支撑和品牌提升。

    通过开放办学,新闻院校可以探索国际化道路,瞄准学术的最前沿,给学生和老师营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些新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联合举办了一些学术会议。比如,2007年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我国台湾地区联合主办的“海外华文报纸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会议”,2008年、2009年分别在香港、澳门举办的2008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第三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品牌。

    “传统工业时代,流水线式的粗放生产占主导;现代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精细生产唱主角。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传媒教育同样需要遵循这一规律。”张昆认为,“按订单组织生产”是理想的传媒人才培育模式,也是传媒教育的大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不同组织的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新闻院校不能用同一个规格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需要引进个性化设计理念,通过“按订单组织生产”思维来引导传媒教育的发展方向。

    课程设计需要设置不同模块,教学评估需要设立不同体系,人才培养需要分设不同类别……对此,张昆认为,“订单生产”的新闻教育模式将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但必须不断推进,边尝试,边探索,边完善。

    五、传媒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大胆革新

    目前,不同等级的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在校生多达20万人,媒体人才的需求不到10万人。有关数据显示,一流新闻院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不到30%。张昆认为,当前传媒教育呈现泡沫化,难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这已成为社会现实。为此,传媒教育迫切需要挤掉泡沫和水分,提高质量和水平。这就要与时俱进,大胆革新,特别是要根据满足业界需求和顺应社会期待来重新配置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培养模式。

    对于传媒教育的未来,张昆提出了两点期待:期待相关权力部门能把教育的自主权没有保留地授予院长和教授,让他们按照教育规律和传播规律来办传媒教育;期待学校和社会能够更加重视传媒教育。传媒工作者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传媒教育的高技术、高投入、强实践等特征越来越明显,传媒教育要想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对于自己的学术人生,张昆有着这样的期许:有生之年,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一点突破,并能获得大家认可的工作,哪怕只留下一点点痕迹,也就心满意足。

    作为一名资深传媒学者,他对青年新闻人充满期待。他认为,做一名社会认可、业务能力强的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一、要有胆识,敢担当,敢立言,这是自身定位。二、要有专业精神、职业素质和技能,这是从业基础。三、要有前瞻思维,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发展,这是发展目标。

    张昆预言,现在全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得非常快,洗牌的速度也会很快。未来几年内全国新闻传播学院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我坚信,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会给传媒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并带来超乎想像的发展空间。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每一次社会变革,都需要思想启蒙作先导。身处社会转型期,传媒教育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年新闻人要努力担当起传媒发展的历史重任。”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辑)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