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访谈直播
专访西藏日报社达瓦次仁
2009年11月08日 15:59:22  来源: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11月8日,记者节,本网专访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西藏日报社达瓦次仁 高国全

11月8日,记者节,本网专访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西藏日报社达瓦次仁 高国全 摄 

    主持人:听您讲了这么多,那么您觉得怎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呢?

    达瓦次仁:你要想写一个打动人的新闻作品,很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因为你的作品最后是要和广大读者见面的,写这个稿件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如果你是读者,换过来你会爱看什么样的新闻稿件。如果写的很生硬,很肤浅,那么读者肯定是不爱看的。其次就是以情感人,这个作品就和你的孩子一样,要充满着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再次就是以小见大,我自己最亲切的体会就是如果要反映一个很严肃的主题,就要把这个大的主题化成小的,以小见大的报道。我们过去通过了三代人见证历史巨变,通过群众朴实的话语反映了这些问题,我也是向很多新闻前辈那里学习到的。

    前天西藏自治区开了一个如何当好记者的会,我觉得要落实"三贴近"原则,尤其是在西藏地区。

    第一个就是要坚持正直的笔,要坚持忠诚,有党性原则,政治是第一位的。西藏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政治问题,民族团结也是政治问题,在西藏牵涉到了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大的趋势。特别是面对达赖集团的诬蔑造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坚持政治导向第一,本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原则,按照职业道德,把真真实实把西藏的情况反映出来。

    第二就是坚持感情的笔。如果你只是用应付的心态去工作,肯定当不了一个好的记者,如果你带着平等交流的方式去交流,才会慢慢成为一个好的记者。

    第三就是坚持智慧的笔。在文章里面要体现深入和主题,自己的素质一定要上去,创新出一些好的作品。

    另外就是坚持奋进的笔,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社会大局去反映问题,不可能只看到一点,而看不到全面的大局,要从大局入手,稿件才会有深度和看点。我自己认为好的记者应该具备这些素质。

    主持人:您在西藏日报工作的16年中,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眼中的西藏日报社又有哪些发展变化呢?

    达瓦次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日报是第一个西藏的新闻媒体,当时的报纸很落后。"西藏日报"这四个字还是毛主席提的,当时的条件非常非常的艰苦。有一些新闻记者或者住在地堡里,或者住在寺庙里办公,这种状况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到了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基本条件慢慢好了起来,1993年我刚刚进报社,当时还有铅字排版呢。

    那时我们接收到的新华社电报又细又长,要把这些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受环境和通讯器材的原因,很不容易弄清每个字,工作非常的辛苦,夜班几乎要干到第二天天亮,办公条件很差。

    2000年的时候,西藏日报社开始了激光排版,一下子迎来了激光时代。一些记者也开始有比较好的采访设备了,比如说录音笔等也有了,各个地区的记者也有自己的硬件设施了。条件好了起来,国家投资几千万,现在西藏日报新闻大楼重新盖了,引进大批了年轻人。办公设备全部数字化了,我们的目标下一步就是无纸化。在很偏远的山区里面也有了卫星设备,记者写稿以后第一时间就能够发回报社。

    现在几乎所有的记者人手一台电脑,交通工具很方便。新闻触角很广,西藏哪些地方发生了突发事件,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报道。比如说去年爆发的西藏地震,也是第一时间报道的。

    去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今年的国庆大阅兵,西藏日报的记者也派出自己的记者参与了。过去我们只关注西藏,现在我们的目光除了西藏的发展变化,还关注了国际国内的问题。过去西藏日报最早四个版都是黑白的,图片也不清晰,现在所有的版面都是彩版。在国庆的时候出了差不多60个特刊彩版。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现在我们年轻的记者编辑队伍成长很快,一般的编辑记者岗位学历都是大专本科以上,过去在五六十年代的记者编辑都是要自己去学,如果能有小学、初中的文化程度就已经不错了。近几年,研究生、博士生在西藏也有很多,队伍上的变化也很大。我觉得过几年以后我们的发展变化会更大。

    主持人:很感谢达瓦次仁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是记者节,在访谈的最后我们想请您和全国的记者朋友说上几句知心话。

    达瓦次仁:全国的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西藏的达瓦次仁。西藏的天很蓝,水很美,空气很清新,欢迎大家到西藏来,特别是到拉萨来,我们藏族人民很欢迎大家。在记者节我祝愿全国新闻界的新老记者朋友,特别是奋战在第一线的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海英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