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热点聚焦
本网专访徐京星:用影像定格历史瞬间
2007年08月28日 16:11:57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经典瞬间就是这样定格的

    [主持人]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1997年的时候您被中国日报社派驻香港工作。您曾在现场感受了香港回归祖国仪式,那激动庄严神圣的交接时刻。您应该对香港回归这十年来,有些特殊的感情吧? 

    [徐京星] 是的。我想我和广大的影友有着同样的感受,当看到香港回归的时刻,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大家都深有同感,当时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也是身临其境,除了激动以外也感到了一些压力。当时的环境,包括香港的市民对于回归的一种认同都不是我们内地人能够想象的。但是,今年正好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我又去了一趟香港。

    [徐京星]这张照片就是十年前的一个香港普通家庭的情况。《中国日报》在十年前派我去驻香港摄影记者,当时无论从语言、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个时候很难想象作为《中国日报》这么一个媒体能够在香港发展成什么样,能够走多远,以及香港市民对它有的接受程度如何都是很难想象的。

    [徐京星]网上的这张照片拍摄的这个家庭的小孩子会背很多的唐诗、宋词,而且普通话讲得也非常的好。他们也表示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考到北京,学到很多的中国民族的古老文化。我感觉无论是这种融合,还是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这些普通的家庭也可以反映出来,这确实是十年前不能想象的。

    [主持人]2003年,暴发“非典”,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您先后深入地坛、协和和小汤山医院,到一线病房采访,应该说您用手中的相机参与到了这次全民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当时的工作是组织安排的吗?您那时害怕吗?

    [徐京星]这张照片是2003年5月1日小汤山非典医院开始陆续接待城区的病人,当时有境外的媒体,还有国内的一些媒体记者在现场进行拍摄,当时这些记者都戴着口罩进行工作,我们真的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国内外的记者都关注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作为一个媒体人也有责任去报道和反映这些情况。当时也确实有一些相应的规定,就是说如果要去医院的话应该有一些防御措施,而且需要经过领导批准。 

    [徐京星]当时我觉得是否能够传染上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我要是请示领导的话,就无形中把责任转嫁给了领导,所以我就比较低调,而且在拍摄的时候也格外的小心,如果我传染上了也会给我们单位领导找麻烦,而这将导致我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当我做了很多的工作以后,就艰难的完成了一个采访任务。后来,我去了一家医院,看到了很多年轻的医务人员,当时他们要是在医院呆两个星期是要被隔离的,他们的工作状态也感染了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更好的去反映他们的一种状况,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主持人]同样是2003年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在内蒙古降落。还是您记录下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平安返回舱时,那完好无损的瞬间。那张照片是《千年梦圆》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应该当时有很多记者,您那时接到这个任务时,会不会担心自己照不到好的照片?而且像这种重大报道时刻可能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您是怎么应对的? 

    [徐京星]当时中国日报有一个摄影记者的名额,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感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新闻,我总是抱着一种幻想向领导提出来了,当然这种可能也是万分之一的。如果出现了一些状况又如何应对?当时也没有想象到底有多难,只想着我去奔着这万分之一去努力了。我拿着摄影包、羽绒服,买了点矿泉水就走了。当时在地图上测量了一下,如果按照80迈的车速的话,我们可能要走十几个小时可以到。 

    [徐京星]到了张家口的时候进入了山区,刚好赶上修路,路面让拉煤的车给轧坏了,我非常的心疼自己的富康车。当时想如果我能回来的话,可能单位也不会有人询问。大约开了90公里以后,我想自己还是不死心的,我尽量的走一些“之”字型,这样可以少耗一点车,后来找到了一家当地的媒体同事和我一起出发。当地的党委书记被感动了支援了我们两辆吉普。

    [徐京星]我们就在草原上开着车,牧民带着我们朝着神州五号降落的方面追,我们是现场第一辆民用的汽车。当时神州五号着陆的时候有飞机,我们当时也没有证件,也没有穿制服,所以就拿着相机,在神州五号打开窗舱门的第一时间拍摄到了杨利伟出舱的第一瞬间。 

    [徐京星]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讲,能有抓住一个新闻是很激动的。当时有很多的情况还是要靠热情、靠想象、靠努力来实现的。当然,这是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运气比较好的一次。 

    [主持人]您当时抓住了一线希望,成就了一个辉煌,真的很了不起!

 

    [主持人]2004年8月27日,希腊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国选手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看了您这张《刘翔获奥运会110米栏金牌》的照片,真的感叹您拍摄的技术。我想现场应该是紧张到要窒息了但是就是一瞬间,您当时紧张吗?那么快的瞬间您怎么能这么完美的抓住那一瞬间?

    [徐京星]中国日报在当时奥运会有两个名额,当时就派我去了。主要是去学习一下境外的媒体在大赛方面有什么好的策划,拍摄是其次。当时我去拍摄这种大的奥运赛事是第一次,刘翔冲刺的瞬间可能就是一秒钟都不到,作为一个记者站位很重要。 

    [徐京星]当时提前去站了一个很好的位置,然后还要了解刘翔在第几跑道,体育部和我一起去的文字记者也给我提供了一些文字信息使我的站位能够更准确一些。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摄影同行的帮助,因为在拍摄的时候需要光圈、速度等等因素,所以当时就临阵磨枪也请教了一些摄影同行的技术方面的东西。

    [徐京星]其次背景也很重要,比如说谁是刘翔的主要对手,也可以把他在照片中记录下来。大家想象的记者拍摄的时候手颤、心跳当时都没有,那个时候不会去想相机了,只是在想这个瞬间什么时候出现,我应该把镜头对准哪。所以不会出现手颤的情况,呵呵只能说我运气比较好,而且经常会有人帮助。

 
(责任编辑: 高国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