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过年必须包饺子——一个澳大利亚人的中国情结
2017-01-25 20:41:53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悉尼1月25日电 通讯:过年必须包饺子——一个澳大利亚人的中国情结

  新华社记者宋聃

  “包饺子是必须的,而且馅料要严格按照我中国干妈的配方来,一点儿不能走样儿,”安德烈娅·迈尔斯告诉记者,她会在悉尼家里和亲朋好友一起包饺子过年。

  这位准备在悉尼过中国农历鸡年春节的澳大利亚人有个令人闻之心动的中文名:麦舒岚。“岚”字取自她的出生地——澳大利亚著名景点蓝山——山间氤氲雾气。

  谈到中国春节习俗,麦舒岚如数家珍:放鞭炮、剪窗花、贴春联、除夕守夜,甚至她连什么日子去谁家拜年都“门儿清”。

  “在中国,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场景是:有一年过春节,我站在雪中看烟花。”听闻此言出自见惯了悉尼海港大桥烟火表演的麦舒岚之口,记者着实很感兴趣。

  “那年冷得要命,雪花徐徐飘落,但是置身人海,那种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让我感觉特别好,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她认真地说,这话可真不是客套恭维。

  麦舒岚的中国情缘始于15年前。那年她23岁,一心想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时我想,这可能是我毕生唯一一次出国旅行,一定要挑个有意思的国家,我于是选择去了中国。因为那里幅员辽阔,地理人文丰富多元,令人神往,”她说。

  麦舒岚背上行囊,开始了中国之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

  “我那时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只知道一路向西,最后坐着火车到了乌鲁木齐。”

  她对着瞠目结舌的记者点点头:“现在想起来,那时的确是胆子大。那个年代还没有移动互联网,我在卧铺上几乎不敢睡觉,时刻竖着耳朵使劲儿听报站的广播。”

  “可是你知道吗,总有中国人会来帮助你。他们能够看出你迷了路,会过来帮你指路;他们能够看出你饥肠辘辘,会热心地带你找吃的,”麦舒岚说,中国人的好客热情和这个国家的美好把她彻底征服,也改变了她的职业和人生轨迹。

  那次中国之行的经历,让麦舒岚在为自己选择硕士研究生学业时申请了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生课程。她还有幸作为交换生,到中国云南省和台湾省留学。

  回忆起第一次在云南过春节,麦舒岚泪水盈盈:“大年三十在干妈家里和那么多人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那一刻,他们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外国人,而是家里人。”

  2013年,麦舒岚发起的“中澳千禧计划”启动。项目旨在推动澳中两国青年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创新。这个由麦舒岚担任首席执行官的项目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和悉尼市政府的支持。

  “成为联结两国的桥梁是我的梦想,受包饺子的启发,我想到了‘捏合’澳中两国年轻人一起来共同创新。如今,我每天都在做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说起包饺子给自己工作带来的灵感,麦舒岚满脸幸福。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郭洁宇
新闻评论
    “光雕土家”迎新春
    “光雕土家”迎新春
    动物园又添新成员
    动物园又添新成员
    巴黎首度按车辆污染水平限行以应对空气污染
    巴黎首度按车辆污染水平限行以应对空气污染
    海军“连云港”舰启航执行春节战备巡逻任务
    海军“连云港”舰启航执行春节战备巡逻任务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02112038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