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美国侨报:中国电影待补“创新”一课

2015年07月28日 11:07:3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5月7日,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接近尾声,第16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颁奖典礼。中新社发 熊然 摄

中新网7月28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称,这个夏天,中国电影出人意料地火热:继25日《煎饼侠》票房破8亿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功夫熊猫2》保持四年的记录、加冕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之后,26日,《捉妖记》累计票房超越此前的《泰囧》,一举问鼎华语电影票房总冠军。然而,中国电影行业似乎还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从模仿进入创造力迸发的时代。

文章摘编如下:

面对火热的天气和市场,中国影评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关于《捉妖记》是“好莱坞式的中国魔幻电影”的评论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在中国,能被冠以“好莱坞式”,无疑是对一部影片极大的赞誉。

毋庸置疑,《捉妖记》是一部不错的中国产商业电影,导演用好莱坞的思维方式、国际化的CG水平,创造了一部主题积极向上的合家欢式的魔幻电影。片中笑点、泪点、萌点具备,也不乏对人性和当下社会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中国电影久已缺失的创造力。

其实,自从打开国门之后,中国电影人的双眼从未离开好莱坞。不过,多年的观察却似乎只学到了皮毛而未学到精髓。在好莱坞“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工业化”的背后,是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无数的电影人,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差得很远。好莱坞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远赴东方,已沦为各种跟风、模仿的粗制滥造的作品。

自中国电影进入商业化时代,就一直处于“不差钱”的优裕情况,但令人不安的是,与充裕的投资如影随形的,是中国电影题材荒创意荒的老问题。不是一窝蜂地重拍老片赚“巧钱”,就是“闻钱而动”——哪个题材火了,就蜂拥而上。

因此,《捉妖记》的成功或许值得深思:尽管在变表现手法上偏向西化,人物设定和剧情也有其他经典动画的影子,不过总算摆脱了中国电影“拍续集”、“炒冷饭”、“撞题材”的“老三样”,推陈出新。

如今,中国电影业每天都有新变化,电影公司争相营销、宣传,各方的“热钱”都瞄准电影掘金。而市场上,真正充满创意,叫好又叫座的中国产电影却屈指可数——中国电影行业似乎还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从模仿进入创造力迸发的时代。而随着“创新”二字不断被中国官方提起,中国电影业亟需补上“创新”的一课。(钟海之)

【纠错】 [责任编辑: 华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212128067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