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MH17空难一年祭:真相或仍为谜?

2015年07月17日 11:13:59 来源: 新华网国际频道

  一年前的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客机在乌克兰东部交战地区上空被击落,机上298条无辜生命成为乌克兰冲突的牺牲品。令人惋惜的是,这场悲剧非但没有带来对战争的反思,相反却成了大国博弈的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政治角力伴随空难调查的始终,令这一事件的真相至今依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MH17航班2014年7月17日中午12时31分从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起飞留下的最后影像。(图片来自网络)

  在马航MH17空难发生一周年之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5日披露了这一空难事件最终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报道援引一名自称接触过调查报告草案的消息人士的话称,MH17航班是被发射自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据点的山毛榉导弹击落的。

  这份原定于今年10月上旬公布的调查报告,现在被西方媒体曝出,引发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披露最终报告草案之后数小时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荷兰首相吕特通电话时指出,不应允许将有关空难的明显政治化的种种说法抛给媒体传播。

  纵观乌克兰危机,MH17空难是导致乌国内冲突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随之而来的军事援助和“制裁战”进一步激化了危机,同时也决定了空难调查的错综复杂程度。一年后的今天,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调查结果,仍然仅是这架客机被“大量能量巨大的物体”击中导致空中解体,而至于对于肇事方的认定,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成为乌克兰问题各方相抗衡的着力点。

MH17客机残骸。新华社/俄新社

  一年来,乌克兰政府军和东部民间武装一直在相互指责对方击落客机,其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较量。虽然在表面上,西方和俄罗斯都强调武装冲突是酿成MH17悲剧的根本原因,呼吁停火配合调查;而实际上,正是这起空难给了外部势力介入乌克兰危机的绝佳机会。回顾整个乌东地区冲突过程,双方交战正是在马航空难后进入白热化,这与外国的干涉不无关系。

  尽管《新明斯克协议》签署后,乌东地区冲突双方有所克制,西方与俄罗斯的舆论战却愈发激烈,围绕MH17空难事件的种种新“证据”层出不穷。一年间,西方和俄罗斯分别拿出各自掌握的卫星图像、监控数据和证人供词,将矛头直指对手支持的冲突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5日抢先披露最终调查报告草案,表明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再次发力。

  俄罗斯官方媒体“第一频道”2014年11月公布了一张MH17航班坠机前的卫星图片,疑似一架战机向航班发射空对空导弹。但西方媒体认为该卫星图系伪造。(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西方和俄罗斯还针对是否在联合国安理会设立国际刑事法庭的问题争论不休。这一要求7月初由澳大利亚、比利时、马来西亚、荷兰和乌克兰组成的MH17空难联合调查组提出,并称这是确保遇难者及其家人获得公正结果的最好方式。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在这起空难事件真相调查清楚之前,这一做法“既不合理也无必要”,是对俄罗斯施压的做法。普京16日在与吕特的通话中也强调,设立国际法庭以对空难责任人进行刑事调查的倡议为时过早,只会产生相反效果。

  由于马航空难调查被西方国家主导,无论最终调查报告否指向民间武装,俄罗斯都处于绝对被动的局面当中,因此俄方对空难国际调查并不买账。事实上,在马航空难最终调查报告草案曝光之前,俄方就已经得到了这份文件。俄罗斯联邦航空运输署副署长斯托尔切沃伊7月2日曾表示,在他得到的最终报告草案中,“问题比答案多”,俄方将把已掌握的情况反馈给调查组。

  毫无疑问,在乌克兰危机当中,MH17空难掀起的波澜最大,是最受瞩目的事件。调查认定的肇事方无疑会受到全世界的谴责,而其背后的支持者也难逃责任。可以预见,如果MH17空难的最终调查报告将矛头指向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和俄罗斯,俄方肯定不会予以承认,同时拿出更多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从过去一年的情况看,这样的论战很有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如此循环往复,或许永无MH17空难真相揭开的一天。(文/刘怡然)

【纠错】 [责任编辑: 刘怡然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803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