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日媒谈安倍模糊历届政府历史认识“惯用手法”

2015年07月06日 08:0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重新考虑历届政府历史认识时,关于政府见解的某些核心关键词汇,多采用“定义尚未确定”或“没有确实证据”等措辞,通过这种手法使结论难以被断定,或“间接否定原有历史认识”。

不特指过去的大战

zil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在日本国会答辩以及对众参两院议员的“质询主意书”进行答复的政府答辩书之中,常常能看到这种做法。典型的例子当属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发表的战后50周年谈话。

这篇谈话的核心词汇是“侵略”。但是,安倍当时在小泉内阁担任官房长官,出席2006年2月众院预算委员会时,一方面引用2005年8月小泉纯一郎发表的战后60周年谈话提及了“侵略”,但在其后的答辩中指出“当然还有如何定义侵略战争这一问题。谈到该定义是否已被确定,那么还不能说学术上已有确切定义”。

并且,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后的同年10月,他在一份答辩书中称“国际法上关于侵略的定义有种种讨论,不知道存在确切定义”。这是拐弯抹角的讲法,有“无法断定为侵略”之意。

围绕1993年日本前官房长官河野洋平承认日军参与强征慰安妇的谈话,安倍也采用了同样手法。

在2006年10月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上,针对河野谈话的核心词汇“强制”性,第一届安倍内阁强调称“是否能说有狭义上的强制,还存在很多疑点”。他还在翌年3月的答辩书中表示“在政府发现的资料中,并未找到能够直接表明军队或官衙强制带走(她们)的记述”。

同盟国的政治意图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安倍曾在2012年9月争取再次当选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公开辩论会上表示:“第一届内阁时曾通过内阁决议,认为不存在有关强制性的证据,但很多人并不知晓。”

河野谈话指出“要通过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将这样的问题永久留存在记忆中”,安倍内阁就此在2006年10月决定的答辩书中称:“谈话的主旨是要将这样的问题长久留存在记忆中,不要重蹈覆辙,但并没有特意考虑到具体的研究和教育。”

河野谈话事实上明确考虑到了中学教育和大学研究,安倍对此并未进行合乎逻辑的说明,而是在换用另一种解读方法。安倍认为河野谈话中承认军方参与和强制性并将其反映到教育与研究的部分存在问题,或许正是这种想法导致其强行修改解释。

安倍重新考虑历史认识的矛头还指向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和惩罚其中明确记载的战犯的东京审判。

在2007年2月的答辩书中,安倍就日本有没有无条件投降表示:“关于无条件投降的定义也是很难一概而论的,存在各种见解。”吉田茂等历任首相都承认无条件投降,但安倍还是拿出与“侵略”一词同样的定义问题,主张无法断定。

关于提到太平洋战争是“欲征服世界”的《波茨坦公告》第六条,今年6月在内阁会议上通过的答辩书认为这是“反映当时同盟国方面政治意图的文章”。(完)

【纠错】 [责任编辑: 华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212127988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