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红场阅兵:五星红旗指引的中国军人是耀眼的明星

2015年05月08日 07:00:00 来源: 新华网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5月4日夜,莫斯科红场,参加胜利日阅兵夜间彩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伴着军乐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正步踏过红场的青石路。

  那一刻,俄罗斯观众沸腾了。欢呼,喝彩,随着节奏拍手,伴着旋律哼唱。不少人举着手机拍摄,有人追随他们直至彩排结束。聚光灯下,五星红旗指引的中国军人是耀眼的明星。

    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彩排中列队行进。当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总彩排。 新华社记者 戴天放 摄

  【含泪的合唱】

  4月25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12名官兵抵达莫斯科,为参加红场阅兵进行准备训练。5月7日的日间彩排是他们参加的第六次彩排。

  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一直记得靶场的第一次彩排合练。当中国军人用俄语唱起《喀秋莎》,以铿锵演绎柔情,52个俄罗斯阅兵方队齐声喝彩,有人边听边掉泪,有人加入合唱。

  那是对战火中为国献身先辈的深沉追念,更是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深情大爱。那一刻,李本涛热血沸腾,眼眶湿润。

  护旗手张洪杰告诉新华社记者,这首俄语歌中国军人唱得不容易。不懂俄语,就用汉语标注。学歌用了一晚上,练歌用了一星期。可站在靶场上开喉放歌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李本涛记得,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唱起《喀秋莎》,家里也有不少老人参加过战争。这一次,作为中国军人代表,在莫斯科唱起这首在中俄两国传唱几代人的歌曲,李本涛格外珍惜这份荣光。

  “我参加过很多任务,但这次意义特殊,非常重大,”李本涛说,他要再次为中国军人争光。

  【刷屏的正步】

  这两天,朋友圈、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常被同一条新闻刷屏:红场阅兵彩排,中国军人的正步。

  每次彩排结束,总有新一波视频来袭,“兵哥哥的大长腿”立即引来众人围观留言。有人说,中国军人“又萌又帅又可爱”。有人说,“我们中国军人棒棒的”。

  中国军人的挺拔英姿、标准正步、强大气场,确实让人一见倾心。排在10个外国方阵之首的中国仪仗兵队列,战士平均身高1.88米,个个都是帅小伙。不论军姿跨立还是正步前踢,那份自信、刚毅和精气神,都是中国军人形象的最佳诠释。

  一向“高冷”“傲娇”的俄罗斯红星电视台、24小时新闻频道等本地媒体也罕见地把镜头对准第一次亮相、颇有神秘感的中国仪仗队。

  站在中国方阵最前方的护旗手张洪杰也许是摄影师镜头里出现最多的中国军人。他担任过1999年和2009年两次国庆阅兵的仪仗队护旗手,如今又引领中国方阵在红场受阅。

  在他眼里,扛着五星红旗是荣耀更是任务。“现在还没有最终完成任务,因此我感到有一份责任在身,”他说。

    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彩排中列队行进。当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总彩排。 新华社记者 戴天放 摄

  【特别的方阵】

  细心的观众发现,中国方阵在队形编排、步态步速上与俄罗斯受阅方阵和其他受邀外国方阵皆有不同。

  李本涛告诉新华社记者,正式参加受阅的102名官兵中,3名旗组成员护卫五星红旗,3名指挥分队长成一列行进。其余96名官兵编成8乘12的“长条”队列,陆海空各成4列,以适应红场的狭长行进路线。

  中国仪仗队的步伐每分钟116步,每步75公分,这和俄罗斯军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公分的大正步有所不同,却显得更为紧凑齐整,富有韵律。

  由于排练时间不规律,仪仗队的官兵有时凌晨3时起床,4时出发前往靶场,作息完全打乱。不过,不少战士告诉记者,训练强度其实没有国内大,适应环境也没那么难。

  这是三军仪仗队第五次走出国门,中国方阵总领队是徐洪生少将。将军带队,规格之高可见一斑。徐洪生说,为了这场阅兵,仪仗队在国内训练半年,做足准备。这一次,中国军人要以“过硬的战斗作风和训练素质”为国争光。

  【兄弟的情谊】

  在莫斯科的10几天,中国军人感受到俄方持续的善意和友好。高规格的接待,舒适的住宿,细致的后勤保障,兄弟哥们一样的相处和互换礼物。除了俄餐还需适应,友军的热情让中国官兵感到暖意。

  张洪杰曾随三军仪仗队前往墨西哥、意大利参加庆典和阅兵。这一次的阅兵任务让他格外触动。他说,虽然肤色、语言、服装不同,但各国军人都是好战友,“希望和平能永远继续下去”。

  徐洪生说,三军仪仗队赴俄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是根据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安排、代表中国军队的一次光荣使命,有助加深中俄两军友好交流,增进两军团结和感情。

  5月9日,中国方阵将在红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首秀”,与各国军人一道,重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致敬逝者和老兵,展现中国军人守护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期待他们在世界面前的惊艳亮相。(赵嫣 韩梁)(新华社特稿)

俄罗斯5.9庆典上不能错过的看点

    随着5月9日的临近,国内关于俄罗斯纪念伟大卫国战争70周年庆典的报道也很热闹。你可能知道了许多:“阿玛塔”主战坦克、BMD-4M伞兵战车……当然,还有走出国门的我军仪仗队。

  但是,还有很多你可能错过的看点。要真错过,就是天大的憾事啦。待新华社记者在莫斯科为你一一梳理。

  【场次和人数】

  俄罗斯政府部门说,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暨胜利日5月9日当天,在莫斯科市将举办百余场各类庆祝活动,250万在莫民众将参与其中。

  除了市中心红场外,在莫斯科城的不同方位都设置了活动中心区,包括莫斯科西部俯首山(胜利公园,二战纪念馆所在地)、莫斯科市中心的牧首池塘、矗立着普希金青铜像的莫斯科西北部的普希金广场、位于市中心的特维尔广场、莫斯科最著名大剧院坐落的剧院广场。届时这些活动中心区将上演音乐会和电影。

  【阅兵】

  毫无疑义,大阅兵是这次庆典活动高潮中的高潮。9日上午莫斯科时间10时(北京时间15时),将有1万多名士兵、200辆各类军事装备、150架飞机穿越红场,俄罗斯电视台将对阅兵进行全程直播。场面之大,盛况之空前,恐怕只有眼见了才能叹服啊。[详细]

白话:中俄热乎热在哪?

    习近平主席将于5月8日抵达俄罗斯,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其间,习主席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将是中俄元首今年首次会晤。

  说到中俄关系,“高水平”真是个高频词。“高水平”高在哪?为啥中俄关系这么“热乎”?新华社记者不妨用白话给你解读下。

   【猜猜“习普会”有几次】

  “习普会”历来被外界关注,媒体也每每用“第X次”表明中俄元首交往之频繁和热络。

  要说这次到底是第几次?其实真的蛮难算的!国事访问和单独访问中的会谈或会见次数好数,但多边峰会中的双边会晤,共同出席多边会议中的两人谋面,可多了去了,的确不太好数。

  还是看看官方怎么说的吧: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访俄。在见普京时,栗战书说,两年来,两国元首有8次会晤。历次习主席出访,栗战书都陪同,他的口径应该最权威。

  这过去8次,坐下来谈的双边会晤,都能查到单独播发的新闻稿。

  第一次就是2013年3月,习近平刚刚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首个目的地就选择了俄罗斯。首次“习普会”,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详细]

专题:

 

 

[责任编辑: 毕秋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1127775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