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美国对俄罗斯的NGO暗战

2015年02月06日 07:36:54 来源: 《环球》杂志

  NGO:社会新的一极

  《环球》杂志记者/曹妍

  NGO一词最早见于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NGO的英文原文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直译为“非政府组织”,有时也称为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独立组织、志愿组织、社团等。

  NGO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一般来说是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提出NGO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NGO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不过,国际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集中关注大致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这两大力量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于是NGO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社会新的一极。

  NGO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会目标,其活动范围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态保护、宗教慈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同的NGO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游说、印刷宣传品、宣传教育,或者开展项目或活动。

  常见的NGO包括人道主义组织、私人基金会、环境保护组织、人权团体、学术团体、慈善组织、专业协会、互助或自助组织等。其资金来源错综复杂,有来自政府、商业机构或基金会的赞助,也有私人捐款、自筹资金、会员费、投资收入等。

  NGO与商业机构、政府的关系非常复杂,有些时候是敌对关系,有时候又会充当相关势力的“白手套”。

 

  俄罗斯境内的“外国代理人”

  《环球》杂志记者/刘怡然 曹妍

  截至2015年1月下旬,俄罗斯已有34个非政府组织被司法部认定为“外国代理人”,其详细资料及接受外国资助情况也被公之于众。其中较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为:

  “声音”协会:成立于2000年,声称其宗旨为“保护选民的权利”。该协会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助,2011年底至2012年初曾参与掀起大规模反普京示威活动。俄罗斯选举权公共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认定,“声音”协会不断批评政府,并利用民调方式影响公共舆论,进而试图影响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结果。2012年,应俄方要求,美国国际开发署停止资助该组织。2013年6月,该组织被认定为“接受外国资金并参与政治活动”的“外国代理人”。

  “纪念”协会:成立于1989年,旨在研究苏联时期的“政治迫害行为”。2013年4月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纪念”协会使用来自美国的资金从事政治活动,并影响公共舆论。2013年5月,该组织被认定为“外国代理人”。

  “莫斯科公民教育学校”: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要是为普通人、官员、社会组织和媒体举办学习班,还从事人文领域的出版工作。该组织得到了欧盟委员会的资金支持,2014年12月被认定为“外国代理人”。

  “捍卫宪法和自由的律师”组织:成立于2003年,声称其主要目标是保护俄罗斯宪法中规定的权利以及欧洲人权公约中规定的人权及基本自由。该组织为公民和社会团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2014年7月被认定为“外国代理人”。

  “禁止酷刑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对俄罗斯“滥用酷刑”问题进行公开监督,并为遭受酷刑的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及医疗援助。2015年1月,该组织被认定为“外国代理人”。

  来源:2015年02月0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0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上一页 1 2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5127464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