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29日电(记者吕庆福)记者9月29日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全球首只人工繁育母兽带仔野化培训雌性大熊猫“张想”,放归自然4年后生存状况良好。
据四川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8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冶勒自然保护区联合在小相岭山系拖乌山廊道玉儿坪一带成功回捕放归大熊猫“张想”,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兽医体检,确认“张想”身体健康后,29日凌晨2点就地将“张想”放归野外。
2011年8月20日出生的“张想”,是全球首只人工繁育母兽带仔野化培训雌性大熊猫。父母均来自邛崃山系的野生大熊猫。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开展了为期2年的野化培训,2013年11月6日,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海成功放归,放归时体重80斤,2014年4月19日在公益海第一次回捕成功并就地放归,回捕时体重86斤,此次为第二次回捕。
据介绍,大熊猫“张想”是利用拖乌山廊道成功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迁移到冶勒自然保护区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检查结果显示,目前“张想”四肢、牙齿、乳腺、生殖器等发育正常,体重达174斤,符合雌性成体大熊猫各项生理正常指标,表明其已完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进一步证实了拖乌山廊道的存在及其对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拖乌山大熊猫生态廊道连接了灭绝风险极高的两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石灰窑大熊猫局域种群和公益海大熊猫局域种群)。自2013年以来,四川省林业厅联合石棉县实施了拖乌山大熊猫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并获得初步成效。而大熊猫“张想”的迁徙证明拖乌山廊道对小相岭山系内部大熊猫局域种群交流的重要性,拖乌山廊道建设有利于大熊猫不同局域种群间的迁徙,促进了局域种群间的交流,有效地降低了整个小相岭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

- @大学生 假期安全,你get到了吗?寒假4年前
- 3岁萌娃打110求助 超可爱对话曝光警察,电话,叔叔,父母,赣州市,联系,妈妈,一边,龙南县,讲故事4年前
- 【“飞阅”中国】“山沟沟”变身乡村治理示范村铁岭,柴家堡子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屯绿化,生活垃圾治理4年前
- 藏在滇西板桥古镇里的“乌铜走银”云南,保山,乌铜走银4年前
- 一边湖一边海 福州这条高颜值公路通车了景观式滨海公路,通车,旅游打卡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