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央视《中国电影报道》近期进行的行业调查指出,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一天之内的网络端点击量猛增14个亿,而监测机构发现,这个播放量的数据涉嫌造假;另一部以高流量著称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播放期间也曾达到一天播放量破15亿的惊人业绩,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数据几乎等于中国7.6亿网民每人每天至少点击观看该剧两次以上。尽管视频网站的负责人对播放量的概念做了一些解释,但网站数据涉嫌造假的疑问,部分揭开了市场与流量背后的真相。
数据注水、造假,不是视频网站独有的现象,从本质上来说,这跟电视台收视率、电影票房造假是一回事。只不过,在视频网站的风头正劲时,造假行为凭着灵敏的“市场嗅觉”,迅速转移了阵地。
有趣的是,涉嫌造假最严重的剧集,正是那些造势最大、话题最热、绯闻也最多的热播剧,或曰现象级超级大IP(知识产权)。以《孤芳不自赏》为例,这部剧云集了当下粉丝声势猛、片酬也高的偶像明星,宣发周期长达半年,但随即迅速被爆出,拍摄周期恐怕难及宣发造势的五分之一,而男女主角更是因为跨组跨戏、档期紧张等原因,同框演戏的时间可以个位数计,乃至剧组不得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拍摄手法:那些实在不能由替身出演的戏份,就将男女主角分别置于绿幕前拍好,然后用巨量的后期抠图、合成,使男女主角得以“相会”。这种拍摄手法也造出了一个年度新词:抠像大片。
一部声势如此浩大、仿佛占尽优势的大制作,为何要在播放量数据上造假?实际上,正是有了数据造假的“后路”和“撒手锏”,片方才有了底气。毕竟,如今的影视剧市场环境,投资方是以流量确定投资,渠道以流量选择购买,当然片方也以流量挑演员选角色。仍以《孤芳不自赏》为例,当其受到关于抠图、粗制滥造的质疑时,利益方立刻甩出账面上特别令人服气的播放量数据。
近年来关于影视产业的舆论批评也陷入了一个困境,那些更具体细致,同时追求艺术水准和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大多被“市场”一并挤开。同时,却又对各类造假网开一面,形形色色的造假虽屡经批判,却不见收敛,甚至有从潜规则变明规则,习惯成自然乃至变成合理的趋势。坚持市场原则本没有错,但坚持了一个假的“市场”,不问是非,坚持“凡是有市场的就是合理的”,就有点荒诞了。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导致造假产业链如鱼得水,到最后,受害的还是市场本身。
(作者:曹华飞)

- @大学生 假期安全,你get到了吗?寒假4年前
- 3岁萌娃打110求助 超可爱对话曝光警察,电话,叔叔,父母,赣州市,联系,妈妈,一边,龙南县,讲故事4年前
- 【“飞阅”中国】“山沟沟”变身乡村治理示范村铁岭,柴家堡子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屯绿化,生活垃圾治理4年前
- 藏在滇西板桥古镇里的“乌铜走银”云南,保山,乌铜走银4年前
- 一边湖一边海 福州这条高颜值公路通车了景观式滨海公路,通车,旅游打卡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