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死亡之海”中的护绿使者
2017-01-12 23:19:48 来源: 新华社
分享至手机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2日电 题:“死亡之海”中的护绿使者

  新华社记者宿传义、江文耀、杨雨

  在探险家眼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具诱惑力的:沙埋古城、丝路遗址、佛国禅唱……

  在诗人眼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具神秘感的:浩瀚沙海、长河落日、驼铃悠扬……

  然而,对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却让人爱恨交加:狂风漫卷、黄沙肆虐、炙热干旱……

  数十年来,当地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一个工程:用苦咸水栽种出绿色长廊

  地图上看,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一片“空白”。然而,在晴朗的日子,当你乘坐飞机穿越这片“死亡之海”、俯瞰广袤的黄沙,会发现一条“红色珍珠项链”贯穿茫茫沙海。它,就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

  1995年,为解决油气运输问题,中国石油投资8亿元,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上建起了全长522公里的沙漠公路。这条路北起轮台县,南至民丰县,使和田至乌鲁木齐的距离缩短了500公里。它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也是支撑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南疆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然而,这条纵贯“死亡之海”的通道在开建伊始就面临着风沙的严重威胁。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徐新文告诉记者,为防治这条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早在公路修建之前,就确定了“前期以机械防沙确保公路安全建设和早期运营,后期以生态防护为主”的原则。

  植物固沙,最大难题是水源。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基本无降水,从外部引水成本高昂。与此同时,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和沙漠公路建设的攻关研究都表明,在沙漠地下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只是含盐量太高,基本都在3克/升以上,高者近30克/升。一般植物生长对水的矿化度要求不能超过3克/升。“望水不止渴”,是生态抗沙面对的一个极大难题。

  在炎热干旱、风沙肆虐的“死亡之海”腹地,科研人员利用苦咸水成功选育出了适合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三大“功勋植物”:梭梭、沙拐枣和柽柳。

  2003年8月16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作为技术支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和塔中沙漠植物园也同时建立。

  之后的两年,塔里木油田公司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十几家科研、施工单位的上百名科研技术人员和几千名建设者,展开了沙漠腹地“大植绿”。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80%的沙丘是流沙,沙子松软,挖坑时沙子不断地垮塌,费力费工还出不了活儿。现任塔里木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服务分中心园林工程部主任的周宏伟是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全程参与者。

  现在每次走沙漠公路,周宏伟脑海中还会浮现出当年“战斗”的场景。防护林建设时只能选择春季和秋季植树,春季正是沙尘暴最频繁的时候,不论是工人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住在用芦苇扎的棚子里,鼻子耳朵身上全是沙子,在沙漠里一待就是一两个月。

  当时工人中四川人居多,四川人爱吃米饭,可天天刮风,饭里全是沙子,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把蒸好的米饭加上水,一搅,沙子就沉到底下,捞上面的吃。“能吃上顿方便面就是改善生活了。”周宏伟说。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沙漠植绿”,凝结着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以及每一位建设者汗水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线完工。2000多万株各类苗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侧形成一条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伴随着蜿蜒的公路,宛如一条碧绿的长河,流淌在沙海之中,从根本上治理了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风沙危害。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余南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科学家预测2022年将出现超新星爆发
    科学家预测2022年将出现超新星爆发
    北极熊情侣“情变分手” 公熊被迫搬家
    北极熊情侣“情变分手” 公熊被迫搬家
    西安临潼销毁一批“山寨兵马俑”
    西安临潼销毁一批“山寨兵马俑”
    中国航母实战训练迈出新步伐
    中国航母实战训练迈出新步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54671294438721